保护自然生态建设人文生态
摘要:自然景观存在得自然而然。现代化生产,使自然生态遭受破坏,必须建设人文生态以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景观人文鄱阳湖
工业文明前鄱阳湖充满诗情画意。“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长江水浊湖水清,石钟涛激鲸鱼鸣”的优良水质及水生物,“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候鸟,“林鹤三鸣犹不寐,行吟月下和松声”的白鹤,“山峰隐翠微,林木蔽青屿”的繁盛草木,“池上铁龙腥,池底蛟龙蛰。碧桃年年春,月冷露华湿”的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得鄱阳湖区生机盎然,人们仿佛生活在山水画卷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鄱阳湖湖区植被遭到很大破坏,土地严重沙化,水土流失、水污染问题加剧,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工农业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保护自然生态,发展旅游经济。
一、鄱阳湖的山水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灵魂
鄱阳湖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赣江、修河汇合后注入浩淼的鄱阳湖。丰水季节,河湖一体,水天一色,一望无际,人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大海;枯水季节,水落滩出,形成了广袤的湿地草洲,区内有沙山,高低起伏,延绵数公里,构成了壮观的南方大沙漠。打造山水旅游大品牌,发展具有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生态旅游,鄱阳湖在这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
鄱阳湖风土人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鄱阳湖区就已被勤劳的人们开发利用,至西汉史书称之为“饭稻羹雨”的富庶地;唐宋年间,湖区大规模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发展纺织等等。鄱阳湖,历史遗迹丰富,山水秀美,是山水品牌文化的基础。充分开发利用鄱阳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是发展本地旅游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鄱阳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鄱阳湖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建设鄱阳湖区的重要方面。
该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呈现“一线两片四亮点”的特征。一线是从九江到南昌,以南昌起义和抗战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为重点;两片是以乐平、浮梁为中心与上饶弋阳横峰相连接的赣东北片,以新余、新干为中心与赣南瑞金相连接的中央苏区片。四大亮点分别是: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方志敏和赣东北“苏维埃模范省”,罗坊会议和中央苏区新干县红色标语,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新四军的组建。
开发红色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人们参观革命遗址,学习革命传统,阅读红色书籍,传唱红色歌曲,就会对自己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影响,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丰富、意志的磨练、榜样的向往、精神的愉悦。
三、鄱阳湖是观鸟的理想之地
“鄱湖鸟,知多少,飞起遮尽云和月,落地不见湖边草。”这是对鄱阳湖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写照。每年的秋冬季,西伯利亚、我国东北、内蒙、新疆等地的大批候鸟,成群结队,携儿带女,历尽艰难险阻,不远万里来鄱阳湖越冬。它们之中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天鹅、鹈鹕、雁、鸭、鹭等鸟
类。来到鄱阳湖后,不分种类群聚在一起,和睦相处,形成了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欢聚一堂的壮观场面。鄱阳湖旅游开发项目不容错过观赏鸟类。
我国的观鸟活动近年来才开始活跃起来,市场的发展需要培育。观鸟旅游活动的开发,要注意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导游。编制观鸟旅游指
保护自然生态 建设人文生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