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吏部尚书吴琳,退休后回到黄冈老家。朱元璋对他不放心,派特务偷偷侦查他的活动,特务到了他的家乡,看见一个农民模样的老头正在插秧,上前打听:“这里有个吴尚书在家吗?”老头答道:“我就是!”特务回去报告说,吴尚书安分守己地在家务农,明太祖听了非常高兴。材料二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听旨”,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皇帝与军机大臣谈话,外人不得在场。闲人不得随便进入军机处,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1)材料一中的“特务”具体叫什么?到明成祖时,又增设了哪一种特务机构?这些特务机构由谁直接指挥?它们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军机处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设立的?它是由什么人员组成的?(3)材料中的特务机构和军机处,它们的设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各有何重要影响?:材料一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于是便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材料二在雍正帝的残酷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材料三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哪些?: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室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材料2: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赵翼(1)军机处何时成立?(2分)(2)选为军机大臣是哪些人?他们的职责有哪些?(4分)(3)设立军机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3分)(4)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3分)“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帝看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和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这种说法对吗?
新建君主集权的强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