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住房公积金“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实现“新三最”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住房公积金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要求,结合住房公积金发展现状,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述了“十二五”期间我市住房公积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以及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措施。一、成都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现状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公积金中心”)成立于2004年8月,设置10个职能处室和14个区(市)县管理部以及省级、铁路、石油3个分中心。成都公积金中心对14个管理部实行垂直管理,对3个分中心实行授权管理。“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规范、服务、提高、创新、突破”工作主题,全面开展住房公积金的基础建设、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内控建设,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业务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截止2010年底,,,,,,%,。五年来,我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取得快速发展,风险防范机制得到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住房公积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建立部门协作的“四个机制”,推动制度扩面。为解决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拓宽制度扩面工作渠道,成都公积金中心大力加强部门间横向联系,构建制度扩面工作多部门协作平台。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和工商局、质监局的数据信息交换,以及税务部门、经委、农委等单位给予的信息使用权,成都公积金中心已实现对扩面工作对象的盈利能力、职工人数和职工工资水平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能够做到以抓重点企业归集扩面为突破口、带动扩面工作的全面推进。二是建立监管联动机制。与工商部门配合将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情况纳入《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企业不缴、欠缴的情况通过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予以披露。与劳动部门联合将企业为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纳入成都市统一的劳动用工文本的约定条款进行管理,使住房公积金缴存工作得到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三是建立联合检查机制。加入成都市职工维权领导小组,与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执法督促企业缴存住房公积金。充分利用劳动保障部门的用工信息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对有能力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及时发送《催缴通知书》。与成都市房产管理监察大队联合执法,共同对辖区内楼盘销售现场实施检查,扩大公积金贷款楼盘的覆盖面。四是建立协同宣传机制。借助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市职工维权工作小组、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市纠风工作联席会和各级政府网站宣传住房公积金政策,使中心整体宣传工作产生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通过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我市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我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到了99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382%;正常缴存职工达到了121万人,比2004年增长了72%;正常缴存单位达到了13097户,比2004年增长了168%。(二)建立服务的“四个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成都公积金中心着力建设“四个平台”。一是建立提取审核平台。以住房公积金委托提取服务为核心,与受托银行实现全面联机交易,并在行业内率先与商业银行系统联机获取客户住房贷款还款信息,实现住房贷款委托提取全覆盖。二是建立贷款服务平台。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建立进场单位统一管理、中心直接受理合作项目、借款人自主选择银行的服务模式,职工2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贷款审批及贷款合同签订手续。三是建立客户服务平台。以中心门户网站、呼叫中心为核心,联名卡、市民电子信箱、成都通等多种客户服务渠道为辅助,建立了网络、语音、信息亭等多元化的查询体系,引导中心的客户服务由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关怀服务。四是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平台。以成都市电子监察系统为核心,实现业务办理全程电子监控。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通过投资软环境的测评和委托中介进行社情民意的调查,以及窗口服务评价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建立了中心作风及行政效能督察工作机制,做到每周有督察、督察有通报,通报事项奖惩逗硬。(三)确立资金管理的“五个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适应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管理提出了“集中管理、计划管理、有偿管理、备付管理、授权管理”的五原则,并按照构建“资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
成都市住房公积金“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