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村: 关注到了,并记录下来.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村: 关注到了,并记录下来
吴文光,纪录片导演;文慧,舞蹈家、编舞家,创作过《100个动词》、《生育报告》等舞蹈剧场作品。草场地工作站原本是吴文光和文慧的个人工作室,主要从事独立影像与剧场创作。后来随着志同道合的人增多,就打开门变成一个民间性质的艺术工作站。许多想做作品的年轻人驻扎在那里,以共产的方式交流、创作。草场地工作站从2005年开始运行“民间记忆计划”的集体项目创作,让有草根背景的村民(包括艺术家)回到自己的村子拍摄、采访、记录有1959年至1961年“三年饥饿”经历的老人。
截止至2012年底,总共有一百零八人在村里或回村采访,被访人是来自十八个省,一百三十个村子的九百二十六位老人。这个不设边界与目的的计划历经七年,三次“回村”,自然生产了相关口述历史、纪录片、剧场创作以及后续公益行动,进化成一个跨越艺术形式与公民社会边界的庞大项目,并将主题内容从“三年饥饿”延伸到了“大跃进”、“土改”、“文革”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雪球越滚越大,历史与现实、失散的几代人“不期而遇”、“节外生枝”,旁观者参与者都经历着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的冲撞。这种影像、剧场与乡村实践的结合,在艺术对社会现实的介入参与、民间力量的聚合、公民影像转化成公民意识的尝试上,走了一条艰难又实在的路。
从架上走下来
2001年农民工地位最尴尬的时候,吴文光与文慧做过一个叫《和民工跳舞》的剧场作品。他们从工地上找来30个民工,付给和工地相同的工钱,请他们排练跳舞。这可能算是一个初期尝试。后来他们反思过“民工能得到什么”,艺术到底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改变――发现除了挣到和砌砖一样多的钱,什么也没有。反而是吴文光他们收获了作品和声名。到了村民影像计划,他们就不以做作品为目的了――他们发给村民DV,给村民拍摄自己生活的机会,暂时不想“改变现实”。村民影像计划同样带来了一些质疑:这次目的模糊的行为到底是想让村民自由表达,还是只想让村民学会拍纪录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这些问题同样没有得到解答。但是他们给村民颁了个奖。
有一个叫贾之坦的,是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园艺场村一组村民,他后来获得了三等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作品隐含着一种朴素的责任感,它是记录者作为基层领导者――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叠加在一起时产生的,这种身份感始终保留在现场,同时决定了作者拍摄的内容和方式。它在不长的篇幅里反映了村庄公共生活里存在的问题,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最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状况。”贾之坦朴素的责任感和朴素的艺术获得了嘉奖,同时,他反过来利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村民对村庄问题的讨论与上级政府的关注,长袖善舞地发掘了一个基层干部所能找到的最大可能性,全数应用在他的村庄管理上。这个作品有多艺术,或者多有责任感已经不重要了。而责任感与艺术之间微妙的关系,最后被证实是整个村民影像计划最有力量感的地方。
“为了解决问题去做艺术,为了做艺术去收集素材,再为了收集素材去深入生活
”,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逻辑顺序,在这套逻辑顺序里,深入生活是体验式的、带目的的、虚假被动的。《和民工跳舞》也沿用了这条逻辑,后来这条逻辑暴露出来的问题迫使吴文光和文慧逐渐放弃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方式,反过来先去做一些事,然后自然产生作品。《和民工跳舞》之后,带着对问题的修正,他们推行了“村民影像计划”,再往后是“民间记忆计划”。同

回村: 关注到了,并记录下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