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綦江实验中学——邹翔
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知识。②积累古汉语知识。
能力目标:①声情并茂地朗读,流畅地背诵。②赏析音乐描写的方法。
过程:知识学习——思路梳理——细节赏析
方法:引导,讨论,训练。
、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女性,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背诵。
2. 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赏析音乐描写。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
知音绝唱,在一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清冷的月光,瑟瑟秋风,飘飞的荻花,
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
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琵琶行》。
二、文学常识和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承和强调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自己沦落天涯的不幸。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行、引、吟:
歌、行、引、吟是古代歌曲的几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特点:①形式大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三、朗读全诗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间关(jiān)
,指导。
四、疏通、翻译并熟读小序,积累字词
明年——第二年年长色衰——女性面容遂命酒——摆上酒宴
快弹——畅快感斯人言——被感动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五、作业:熟读全诗,梳理课文思路。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
琵琶参考资料行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