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红牡丹寻根方知在长安
一 天下无双艳 人间第一香
牡丹,世人皆赋于大富大贵的象征。更以国粹国花冠誉、以花中之王嘉身,实为贵极尊极矣。【宋】周敦颐曾在《爱莲说》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花,不仅姿态骄媚,且其味异香似兰麝,富贵大气,尽显国色天香雍容尊仪,为历代文人骚客们,以赋词舞诗多加赞赏之最。 【唐】白居易《牡丹芳》,以长诗系统对牡丹进行了描述评价,诗中云:牡丹芳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辉煌。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毌蟠桃红不香。【宋】辛弃疾《鹧鸪天 祝良显豪牡丹》诗云: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翡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香潋滟 锦模糊,主人长得醉功夫。莫携弄玉栏边去,羞得花枝一朵无。【元】李孝光《牡 丹》诗云: 富贵风流枝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阑绣帷围红玉,云锦霞裳蜷翠茵。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明】李东阳《浪淘沙 牡丹》词云:春去有余香,且付花神。天香滿地不沾尘,报道夜来春雨过,雨过还新。芳意比佳人,谁寄花真?碧云为盖草为茵,刚到花王谁不信,疑是前身。 再有,像皮日休,李白、苏轼、王维、陆游等大诗词家们,同样情有独钟地写了不少歌颂牡丹的诗词,可谓枚不胜举。
自唐盛世牡丹之后,还涌出众多评论牡丹,推崇牡丹的专著。如《牡丹赋》、《牡丹赋并序》等等。同时也涌现出诸多丹青髙手,以牡丹为题材,创作许多传世牡丹花卉作品。就连清时宫庭御画师意大利画家郎世宁,都以西洋画螎中国画诩诩如生创作出富贵牡丹。一直到今,牡丹久盛不衰。现代大国画家齐白石大师的《大富贵》浓墨重彩国画牡丹,精气神十足地表现着牡丹雍容华贵之态。历代文人墨客把牡丹推向了极致。一首【唐】皮日休的《牡丹》七律: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奠定了牡丹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冠绝天下的天官美誉。
自古至今何人不爱牡丹,无论东汉陶器、明时建筑、唐雕宋绣、元画清瓷,无不把牡丹作为装饰重点,淋漓尽致地表现、渲染、歌颂、彰显、赞美。把牡丹的富丽和尊贵,描绘地如神明之辉、如王者之煌。更崇以大富贵、大吉祥、大骄艳、大繁盛的象征。无论庙堂、庭宇、殿屏、宴阁都首选牡丹图案来装点,可谓牡丹无处不在。每每盛世繁荣之际,牡丹更是身价百倍。人们能以有一幅牡丹佳作添进大雅之堂增辉加富而欣喜。
牡丹以王者之尊,超群品上。以王而不霸,艳而不俗,香而不腻,丽而不傲,烂熳欣喻,浓郁醉人 ,深受人们的喜爱。真正谓之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
二 牡丹花中王 根系在长安
现今世人尽知洛阳牡丹、荷泽牡丹,然,又有几人知晓牡丹根系长安太白山。
牡丹花,原产于中国陕西秦岭,以太白山系为根生所在。为落叶灌木,属玉茛科,芍药属,野生无性繁殖。花的枝干自然而略有弯屈地展开。叶互生,为重出羽状复叶,呈卵形或橢园形,三叉九顶规律生长。花的瓣,分单和重瓣,扇形,瓣边沿有裂和折。其花唯红花,花开蕾大如拳,朵巨如盆,瓣似红玉雕出,蕊像金线绽成,房同莲房相隔,味近兰麝清异之香。,长至老时高可达3米左右。至今在陕西太白山上,仍可见大如盆髙如树的野生牡丹。待花开之时,远看去,半山之上遍红摇曳,蔚为壮观。
牡丹,耐寒,耐旱,
国色天香红牡丹-寻根方知在长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