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角度反思教师虐童事件
近段时间,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各界强烈关注。媒体调查、分析虐童原因的思路大致有两种:一是从教师个人角度归因,主要观点是教师本人是否存在情绪问题。二是从社会角度归因,主要观点是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短板,长期投入不足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紧缺。在很多地区,特别是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大量无教师资格证甚至非学前教育的聘用教师,入职门槛太低,导致教师鱼龙混杂,素养低劣,无职业道德可言。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第二种说法。但调查结果似乎不能有力的支持这种说法。据媒体调查显示,某虐童教师进园时是通过面试的,并且“仪表良好,语言表达、专业知识都很不错”,甚至“看上去和蔼可亲”,虽无教师资格证但其各方面素质还不算是太差的。因而,仅仅因无教师资格证推断教师素质低劣而产生虐童行为似乎也不能成立。笔者认为,教师出现虐童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单纯从某个元素去推断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解释。因而,广大幼教工作者当以此为鉴,本着自我检视的目的全面深入进行反思。本文着重从幼儿园管路的角度来分析、反思教师虐童问题。
幼儿园指定的要求是否合理
查看近年来媒体报道的虐童事件,大多数是因为幼儿“不听话”。教师“想用惩罚的方式让幼儿听话一些”。如,幼儿“吃饭说话要挨罚”“睡觉说话要挨罚”“集体教学活动时说话要挨罚
”“小朋友在一起打打闹闹要挨罚”。前年报道的某幼儿园教师用电熨斗烫幼儿脸颊的事件就是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说话而发生的。
幼儿要说话,小朋友在一起打打闹闹,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到了那些虐童教师的眼里就成了不可容忍、必须采取暴虐的方式进行镇压的行为了呢?在教师的观念中,幼儿若吃饭是说话就不能好好的吃饭,甚至还有可能发生饭菜呛到气管里的危险;幼儿若睡觉时说话不仅自己到不到休息,还会影响其他幼儿休息;幼儿若集体活动时说话则会影响活动的秩序,导致教师无法正常组织教学活动。笔者曾对一所民办幼儿园10名入职1~3年的教师做过调查,请他们列举出“让你产生‘幼儿不听话’的感受的具体情境”,所列情景涉及“吃饭”“睡觉”“排队”“集体教学活动”“室内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无一例外,教师认为“不听话”这都是不能遵守各个环节“规则”的幼儿。例如:“吃饭时我不断提醒他大口吃,他还是慢慢吃。”“之前我和幼儿说过排队时要安静,一个接着一个排,可总有几个幼儿不停的说话,还推来挤去的。”“午睡时总有几个幼儿翻来翻去。”“集体教学活动时经常插嘴。”“户外活动之前,先是和幼儿讲好要求的,但是玩游戏时有些幼儿就控制不了了。”“洗手时一直玩水,提醒了还玩。”······教师的描述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心目中对幼儿参与各环节活动的要求:吃饭要大口的吃;睡觉要安静,尽快入睡;集体教学活动是不能插嘴;户外活动室要遵守活动要求;洗手时不能玩水。这些要求大部分是幼儿园幼定的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常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教师心目
从管理角度反思教师虐童事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