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截肢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对24例不同截肢患者,通过评估、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恰到好处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悲观心理降低。结论:对截肢患者进行的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能充分消除患者悲观心理,建立积极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截肢;康复锻炼;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38-02
截肢分为小截肢和大截肢。根据截肢定义:小截肢是在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同时,指通过对部分血管重建或肢体矫正,进行开放性的局部截肢,有限地切除部分组织。大截肢是是因无法通过血管重建、药物控制或小截肢来减轻严重疾病状态。大截肢分为低位截肢和高位截肢,低位截肢一般从膝下10公分处截肢,而高位截肢则需要从大腿根部截肢。我科通过对24例截肢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2012年收治截肢患者24例,其中男23例,女1例,年龄30-65岁。截肢原因:创伤性18例,感染坏死5例。截肢部位:大腿1例,小腿8例,足5例,前臂2例,手8例。
2 护理
截肢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刺激,截肢使肢体失去了正常的形态,属于一种严重创伤。虽然为促使生命不得不为之,但随着肢体的残缺,体型外观的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障碍。
因此术后护理显得相当重要。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患者全身多处损伤,术中失血较多,可能病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所以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术后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平稳后改为24h监测一次,℃,考虑手术应急作用及毒素吸收,在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意识尿量及全身皮肤黏膜色泽的变化。注重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加强患肢血运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对尿液的量、色、性质加强观察,防止发生急肾衰竭伤口感染。术后第八天生命体征、心、肝、肾功能恢复正常。
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患者先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三天开始鼓励患者进普食。多食鱼、肉、蛋、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等增加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的食物。
疼痛的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疼痛依然存在,我们采取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止痛,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节给药量,达到有效镇痛作用,术后48h后拔出镇痛泵后,患者出现轻微疼痛,通过松弛疗法,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截肢术后仍有已截肢的手或脚的感觉称为幻肢,发生在该幻肢的疼痛为幻肢痛。疼痛多在断肢的远端出现,疼痛性质有多种,如电击样、切割样、撕裂样或烧伤样等。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且呈发作性加重。各种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对于幻肢痛和残端痛,应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对症治疗,并重视心理护理,给予耐心解释及安慰患者,鼓励患者采用读书、看报,以及与他人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预防并发症继发性出血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7-14天。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床旁
截肢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