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15-XX-XX实施
2015-XX-XX发布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报批稿)
DB32/T XXX—201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ICS
B 39
备案号:
`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提出单位:仪征市农业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天润吴记高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仪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付凤、李忠富、汤爱民、卢亚素、董卫峰、姚满昌。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预冷、分级、包装、贮存、运输及菌渣综合利用和生产记录等规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72 双孢蘑菇菌种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 5097 无公害食品双孢蘑菇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858 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2199 食用菌清洁生产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
是一种采用人工模拟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进行机械化作业、智能化控制、企业化管理的工厂式周年生产方式。
发酵隧道
是一种节能降耗的自动控制的专用于蘑菇培养料整批处理的形似隧道的发酵装置。其中:若无顶无门的发酵隧道,称敞开式发酵隧道,或称一次发酵隧道;若全封闭的发酵隧道,称封闭式发酵隧道,或称二次发酵隧道。
一次发酵
又称前发酵。培养料在敞开式发酵隧道中堆积,自动控制通气的发酵过程。
二次发酵
又称后发酵。前发酵后的培养料在封闭式发酵隧道中堆积,自动控气调温的发酵过程。
菌渣
双孢蘑菇栽培后残留的下脚料。菌渣仍含大量的未被利用的有机质、菌体蛋白、有益代谢产物、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宝贵的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生产条件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 标准规定。
厂区布局
厂区由生产、办公和生活三大功能区组成,其中生产区包含原料仓库和堆放场所、原料预处理场、隧道发酵车间、菌种生产车间、覆土制备车间、蘑菇栽培车间、包装冷藏车间及辅助生产设施组成,应从便于管理、便捷操作、方便运输、规避交叉污染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基础设施
原料仓库
要求地势高爽、建构牢固,防火,防霉变。库房大小应与生产时段中所需贮存的原料量相适应。
原料预处理场
混凝土地面,四周设置排水沟,一侧建规格为6m×3m×3m的污水收集池,排水沟出口全部与污水收集池连接,构成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培养料发酵车间
发酵车间主要由一次发酵隧道和二次发酵隧道组成,隧道建造数量必须与生产时段中所需培养料量相匹配。一次发酵隧道与二次发酵隧道的间数比例为2:1;单个发酵隧道每批处理培养料80t~100t。
一次发酵隧道
隧道规格为宽5m,长18m,。隧道墙体为砖混结构,且需设置保温层;地面的底层为5cm厚三合土,中层铺设5cm厚水泥砂石,中层上按40cm间距平行铺设直径16cm的塑料管,管子正上方间隔30cm开直径5cm孔,孔上安装喷嘴,地面的上层用水泥砂浆铺平,地面前低后高,倾角为1°;近门处平行设置一条5cm宽的明水沟。隧道遮雨棚顶采用双层阳光板。
二次发酵隧道
在一次发酵隧道建造要求的基础上,增设隧道地面沟槽、隧道顶、隧道门。隧道地面沟槽是在塑料管的喷嘴上方绑3cm×3cm方木,待水泥砂浆铺平后拆除方木形成的。隧道顶采用空心楼板覆盖,然后铺设5cm厚水泥砂浆。隧道门为聚氨酯密封保温门,可自动开启。近门上方屋顶设置1个60cm×60cm出气孔。
菌种生产车间
菌种生产车间由配料室、装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菌室组成,其中培菌间总面积100m2,分割成5个培菌分室,室内设有床架,采用4cm×4cm角铁制作,,底层床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