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OR 风云
导致SHIBOR市场出现收缩的最大原因,恐怕是中国人民银行所扮演的角色。
近来中国的资金市场,险像丛生。
6月6日,一家中型银行无法支付另一家银行60亿人民币贷款,导致SHIBOR(上海同业拆借利率)高涨,%,比六月期的SHIBOR高出339点子,收益率曲线倒悬。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承诺注资1600亿,不过骨牌效应已出现,至6月8日,据报二十余间银行在资金市场遭遇支付困难,隔夜拆息一度升近10%。在央行干预下,%,%。从收益曲线倒悬看,银行似乎认为将资金拆借给另一间银行一夜的风险,比借给地产商、地方政府六个月的风险更高。
SHIBOR上扬,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季节因素上,四、五月是企业纳税的高峰期;银行纷纷准备六月底的半年度检查,在拆借市场变得谨慎。投机因素看,政府打压出口造假,借外债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套利交易嘎然而止,游资流入出现放缓,直接减少人民币流动性。事件因素看,信托基金进入还款高峰期,开始锁定资金。
不过,导致SHIBOR市场出现收缩的最大原因,恐怕是中国人民银行所扮演的角色。央行在出事前一周,已经警示流动性风险,但是一些中小银行依然我行我素,存有一旦有事央行搭救的侥幸心理。那天下午,央行最终决定暂不出手,教训一下在借贷上过度勇猛的银行。此举激起连锁反应,一批靠拆借市场集资的银行不得不在
“高利贷”上度过长假期。假期之后,央行继续淡定,不打算注入紧急流动性。
对此国内券商并不太为意,毕竟拆借市场违约,过去也曾发生过。海外基金界却引发轩然大波,银行之间拒绝拆借,勾起人们对雷曼事件的回忆。资金市场,乃现代社会的心脏,“玩的是心跳”却随时可能导致猝死。央行不救,所带来的讯号,对市场信心实非小事,人为失误的政策风险骤增。
笔者估计,此轮SHIBOR风云的利率最高点可能已经过去,不过拆借利率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拆借利率上扬,对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十分不利,对理财产品的发行也有影响。更重要的是,整个银行业的风险在上升,包括流动性风险、利润风险和政策风险。
必须指出的是,SH
SHIBOR 风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