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里面,有我的一杯水
嘎玛仁波切(祖古颜班),1968年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藏族。现任宁玛巴昌列寺(位于马尔康)住持。
嘎玛仁波切多年来致力于佛教僧团精英教育、倡导佛法生活化的推广和入世的慈善活动,要求居士以“检视自我缺点”和“实践了多少佛法”,作为修行的标准,强调修炼自心、改变自我言行的重要性。著有《与心对话》、《用好你的富缘》、《生命的觉醒》、《了烦脱俗》、《大圆满前行释论》等。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刚刚地震过后,嘎玛仁波切接受《人物》记者专访时,他正和弟子们商量如何投入雅安地震后的救灾工作之中。
人物PORTRAIT = P
嘎玛仁波切= G
P:很多人见到出家师父时,都会请求师父加持。请求加持是怎么回事?
G:这是一种能量传递。
我们要正视一种力量的汇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两个人的力量,三个人的力量,很多人思想集合起来的力量,就可以创造并使世界发生改变。我们经常说“某个地方是圣地,许愿特别灵”,这其实也是心愿力量的汇集。所有的人到这个地方都发最好的愿力,想要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拥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变成一股力量,这个地方就会变成圣土。它会反作用给到达那里的人强大的磁场,所有去过那里的人也都会得到它的加持了。
内心很快乐的一群人,坐在一起嘻嘻哈哈聊天,进来一个愁眉苦脸的人,不到半个小时,他也会快乐起来,因为他一个人的愁眉苦脸斗不过众多快乐的力量。但如果一群人坐在那里诉苦,两个快乐的人进来,不到半个小时,这两个人就开始各自诉苦了,因为周围坏的磁场氛围会影响他们两个。这也是所谓的加持。
当然,佛菩萨的加持力并不是我们讲的这么简单。有些人喜欢说:“我相信科学,佛菩萨现在看不到、摸不着,不能证明他们的存在,所以我们就不相信。”不要用我们凡夫俗子的心去猜测。虽然无法触摸,但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他的存在,你就会发现他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在那儿,当你不需要的时候,他也在那儿,因为你心的皈依,增长了智慧和福报,总会找到答案。
P:您的著作《生命的觉醒》中提到:“学佛要学得快快乐乐,不要愁眉苦脸。”但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佛教徒,要么显得很高深、神秘,要么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真正的佛弟子应该怎么做?
G:快乐学佛,“乐”这个词并不是笑哈哈那么简单,而是发自内心地知道: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快乐的源头是什么?所以佛教里面所谓的快乐,主要还是能够很深地了解快乐的源头是从你奉献而得来的,所以我们叫做行善积德而得快乐。也不难了解,只有你真正去奉献,你去帮助别人,你对周边的人好,你去付出,人家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来面对你,那时候你才是发自内心得到快乐,如果只是表面上的金钱、名利,短暂所得到的那种快乐维持的时间很短,也不会长久。我们在讲大藏菩萨行的时候,说到
“慈悲喜舍”是永恒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建立在不要太过度去分清楚谁是你的亲人,不要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不要认为对方是仇人,也不能想方设法去判罚这些仇人,而是要平等看待每个众生:每个生命都有得到快乐的权利,也有远离痛苦的权利,这样一种“乐”就是佛教提倡的快乐。我们讲快乐学佛实际上就是让人们明白:你想快乐,必须得从付出而得到,你不想痛苦,但是如果你伤害了别人,那你痛苦的源头就是不善的业也造了,你的痛苦就会随之而
大海里面,有我的一杯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