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底风雅
扇子的诞生,众家一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说是从高丽国传入。有的说是从日本传入的,更有甚者尽然说是波斯、暹罗国传来云云,甚是离谱。其实,此等谬误,着实忘了自家民族之根本。
“以木为扉,以苇为扇。”日常用于障日,帝王用于仪仗。故又有“宫扇”之谓。早在周朝之前的虞舜,中国就有了扇子,时称“五明扇”。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五明扇,上古称谓)隋唐之后,羽扇和纨扇大量出现,其时,文人们以喜玩扇,视为:“怀袖雅物”。且吟诗作赋,诸如唐代的白居易《白羽扇》,李峤《扇》等等。此际,扇子已经成为身份与品位之象征。
秦汉以降,扇子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等。扇面多用素绢,稍有纸质。自宋代起,折扇逐渐兴起,在扇面上题字画画即是此时兴起。
唐宋时节,先传入日本与高丽,明代始传入欧洲等地,在其上流社会广为流行,尤以“折扇”“纨扇”最为流行。
扇子按照种类分,有:聚折式,丝折扇,和尚头,集锦式,尖头式,如意头,螳螂腿,细捎式,鱼尾式,直式方头扇等等。
材料有:竹、木、纸、象牙、玳瑁、翎毛、棕叶、蒲草、麦秆等等。
扇面有:纸、绢、木、牙、玳瑁、翎毛、各种植物叶子等等。
工艺有:镂、雕、烫、钻、画、漆等等。
其中纨扇(即团扇),明清以降,以女子使用最多,故扇面所绘大都花鸟草虫。折扇男子所用居多,其上所绘大都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历史掌古,诗词歌赋,书画皆备。到了明代,折扇风行极盛,永宣时代,帝王提倡,至今出土的藩王陵中,多有证明。其时,制作扇子的地区甚多:杭扇、歙扇、弋扇、曹扇、方扇、溧阳歌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等等。不但制作精良,又有名家书画题写。一时间,扇子已是集文化与才情,玩赏与馈赠,纪念与地位,交流与修为的载体,时代与文人之风尚。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逐渐丰富了扇子的相关附件,诸如:扇盒,扇?,扇箍,扇坠等等,且大有文人、工匠们不断地添加丰富。
历史的前进,扇子的文化功用逐渐成为主体。自唐代以降,随着绘画艺术的完善与升华,在扇面上描绘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诗词歌赋等等,早已成为时尚,成为文明高度,身份等级,雅集文会,馈赠亲友等等的载体。
其实,扇子还有一等功用:遮面避入。在清明上河图汴河桥头处,有一人骑马过市,旁有一人以团扇遮面。宋代雅者有此等雅俗之行。
几年前,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傅抱石等人的扇面,也就万把元钱,现今已是几十万元了。即便是晚清民国的文人扇子、扇面,也得大几万元了。古代的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等等扇子与扇面,早几百年,名头也很大,其成交价格虽过十多万了。可比起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的相差仍然很远。看来,今人的审美与投资价值观,统统需要补习、提高才是。
只是,由于扇子的开合过于频繁,致保存不易,我多年收藏经历所见,品相完美的着实太少。
我在《钟鼎茗香》(三)中著录了20件扇面画作,可以冰心的“题诗
“扇”底风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