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罗伯特
“真恶心。”
7月9日,东京台场未来科学馆,一个日本男孩在盯着新展出的一台成年女性机器人几秒钟后,转头对身边同伴嘟囔了一句。
这会是一个让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心酸的评价。他是这个外观酷似真人、名为Otonaroid的机器人的主要研发者。这位大阪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钟爱科幻电影《星际迷航》里的生化人Data。
Otonaroid是石黑浩开发的远距离操控仿真机器人的最新型号,字面含义为“成年人机器人”。这也是石黑浩第二次将同类研究公开演示,2005年在爱知世博会上他也曾展示过一名仿真机器人主播。
石黑浩目前大部分时间都在日本各地甚至全球演讲,他忙着告诉人们:他的团队在仿真机器人的金属骨架上包覆了聚氨甲酸脂和约莫5厘米厚的硅胶皮肤,甚至为它设计了妆容。石黑浩相信,这会降低人们不舒服的情绪,从而更自然地和机器人接触交流。
这种“不舒服的情绪”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日本机器人科学家森政弘。1970年,森政弘在《能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恐怖谷》的文章,假设机器人会越来越像人,但一旦与人类的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它们动作和反应上和人类的微小差异就会让人感到不安。
“Otonaroid看上去已不再让人感到恐怖了。”石黑浩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但其他人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当天的展览上,观众们怯生生地坐下,在试着和那个有着日本成年女性外貌和穿着的机器人交流两句之后,他们忍不住做出想要离开的表情和动作。他们慌里慌张地搪塞几个回答,目光游移―相比之下,机器人的谈吐反而显得镇定和有逻辑得多。
其实在隔壁一扇玻璃门后面,一个面对整面墙屏幕的工作人员正戴着耳机和麦克风,接收现场信号并发出指令。而他所在的小屋,也相当于一个接收装置。石黑浩把机器人用以判断人类行动的传感器埋在机器人周边的环境里,比如墙上、地板上、柜子边,通过摄像头观察人的表情和动作,声音则由麦克风来接收。
“什么嘛!原来不是机器人自己在说,是有人在操纵它说话。”刚刚的日本男孩在发现这个小屋后抱怨道。
石黑浩并没有想刻意隐瞒这一点。他的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是如何增加表情、动作和反应的精度,并没有搭载和人进行语言交流的算法和程序。机器人的流畅动作由气压驱动器控制,但是动能来自于外部空气压缩机,所以其活动范围有限,除了简单的头部转动、手部动作之外,它们只能保持一个主要姿势。
人们的反应或许是因为对机器人有了认知预期,如果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结果可能并不一样。
石黑浩在最早设计出仿真机器人时做过一个实验,以判断人们对仿真机器人的辨识度。他没有告诉受试者测试对象是真人还是机器人。结果,在机器人静止不动时,70%的受试者辨别出了那是仿真机器人;一旦机器人有轻微动作,只有三成人发现了这件事。
石黑浩的研究室更像是一个综合的研究机构,它以机器人工学为核心,但也引入了社会学、心理学的合作学者。“为了让仿真机器人和真人一样,我们必须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与神经科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活动;为了评估人类的活动,我们又必须在仿真机器人身上实践该行动背后的程序。”他在一篇论文中解释说。
日本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也正呈负增长趋势。石黑浩希望,仿真机器人在某些层面上能够代替人类本身,他甚至希望能够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让独居的老人们获得陪伴和安慰。
不过考虑到Otonaroi
你好,罗伯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