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贺亭翦华英罗姣杨春熠杜松秦
近年来,中央财政大力资助贫困生,体现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成长的关怀, 尤其是2007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由于新国家资助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确实缓解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近年来,随着受助比例的逐步扩大,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在高校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资助政策在高校中的持续发展。
为了详细了解资助政策的实施状况,我组成员在怀化学院对部分在校学生就对资助政策的实施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形式,以电子形式发放,对助学金和奖学金进行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46份。在回收问卷后,立即进行数据统计与汇总,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在调查中,有超过90%的同学认为接收奖助学金的同学应兼具学习优秀,工作能力强和家庭贫困三个条件,这很符合国家出台资助政策的目的——扶持优秀贫困大学生。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高校的资助政策如奖助学金、学费减免落到了实处,但也从中可以发现和分析出奖助学金政策实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从奖助学金本身来看
。%的同学认为评奖方式公平公正,制度很公开,%的同学认为一般般,还算过得去,%的同学认为不够公平,有弄虚作假,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制度可以,但是执行不行。据网络与日常了解,很多学校在评选奖助学金人员的时候,没有按照国家规定,严格以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方面作为参考内容进行评选,评选趋势过分倾向于学生干部,亦即学校领导身边的“红人”,评分制度明显倾向于学生干部,让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普通同学只能对此类评选望尘莫及;而且有些班级在评定奖助学金时,没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名额是由相关老师内部指定,从而使同学们倍感不公平。
、监督不到位。超过90%的同学认为助学金应该给家庭贫困且学习较好的同学,但调查结果显示,%的同学觉得奖助学金的资格审查、监督到位,主要因为有的同学为了拿到国家助学金,不惜说谎欺骗老师同学,而学校没有很明确的审查核实制度,从而让这样的学生拿到了助学金,事后也没有明确的监督制度,让原本应该为贫困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奖助学金成为了这些同学挥霍的资本,如请同学吃饭、购买名牌衣物,娱乐等,失去了国家发放助学金的本来目的,失去了奖助学金应该实现的本来价值。
。因为过高的金额,让很多学生产生不拿白不拿的心理,从而不惜在考试与家庭情况描述中弄虚作假。
(二).从奖助学金接受者来看
1. 对于家庭经济真正困难而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来说,可能被部分人视之为天上掉落的馅饼,取之心安,受之理得,助长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随着资助力度的加大,资助的金额越来越高,这造成有些贫困生思想上走入误区,以贫困为资本,一味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不期望通过获得奖学金、勤工俭学活动来解困,成为经济和思想的“双困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和不贫装贫现象,既没在学业上起到激励,也没在劳动上有所付出,更难说在心灵上有所感恩。根据调查,没有人在获得奖助学金后回馈社会,就算有,也是少数。
,受助的人多了,很多人都想获得资助,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不要白不要”,通过各种途径争着获得资助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在一部分学生看来就是一次免费经济资源的分配,这部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能否获得、能获得多少,而体会不到整个过程中国家、学校和老师期望通过助学金传达给学生的期望和激励。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获助学金少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高额度的,而未获助学金的贫困生则认为自己应该获得助学金
,这样的观点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择手段,在考场作弊,严重影响了考风。
(三).从资助工作和资助效果来看
1. 学院对资助工作中的信息传达情况不到位。由于部分学校部分部门存在暗箱操作,内部指定的情况,所以相关信息的传达不是特别全面,而且部分学生存在事不关已,就漠不关心的态度,对相关信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信息接收不够顺畅。
2. 国家对贫困生资助所达到的预期效果不够。国家奖助学金主要用于激励学生学习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而由于前面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奖助学金用到实处的情况比较少,而且资助名额有限,从而所达到的预期效果降低。
(四).其他方面
1. 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注度不
资助政策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