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分)
,未能远谋
,时时而间进
。(2分)
(1)小惠未徧徧:
(2)彼竭我盈盈:
。(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参考答案】
(2分)
2.(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共2分。共两空,每空1分)
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1分)
,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
(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4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不堪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共4分。
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评分:共3分。态度2分,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 ,(D)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2分)
。(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200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