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徽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徽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省工业竞争力,加快工业领域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到2015年。
一、产业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省工业领域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条件不断趋于成熟,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约2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
在工业新兴产业领域,我省拥有一批优势技术、领军企业和优势产品。气象雷达、智能语音、量子通信、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具有。中电集团38所、京东方、科大讯飞、海螺川崎、丰原生化、铜陵精达、合肥阳光等一批领军企业优势明显。高精密铜板带、导电膜玻璃、聚丙烯酰胺、稀土耐磨等产品产量在国内排名居前。合肥、芜湖、蚌埠3市是我省仍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有
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前景仍具有不确定性。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在高位徘徊,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房地产、金融业仍待恢复,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不断暴露,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短期内还难以恢复到,做出世界经济总体上度过了最困难阶段,出现回暖迹象的判断尚假以时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也标志着世界经济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产业格局将面临深度调整。
为尽快走出危机,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美国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绿色技术研发计划等,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全球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影响,一些国家还酝酿把碳排放与贸易挂钩,征收所谓的
“碳关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对我国保持乃至拓展外需形成较大制约。同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很多,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外部压力有所加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传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受到资源、环境及生产要素的刚性约束而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如何积极、科学、前瞻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关系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最直接地来看,能否胜任这次具有全球意义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所带来的战略性机遇与挑战,将关系着中国产业未来的命运和雁阵格局。
制约我省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因素是:拥有技术领军企业数量少、产业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现实问题。但我省发展新兴产业拥有资源、区位和科技人才等比较优势,具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本要素,在一些重点领域集中培育发展资源消耗低、牵动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动力。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我省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的历史性机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型企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集中力量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工业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成为工业经济的先导产业,把我省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重点实施10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100家领军企业,掌握一大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建设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率先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30%。
四、发展重点和布局
(一)电子信息产业

安徽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