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养生观念
春养肝(黄色食物)
夏养心(红色食物)
长夏(7月31—8月31)养脾
秋养肺(白色食物)
冬养肾(黑色食物)
中医子午流柱
23--1点:子时胆经运行(新陈代谢)
1—3点:丑时肝经运行(解血液毒素)
3—5点:寅时肺经运行(把精华推向全身,皮肤红润)
5—7点:卯时大肠经运行( 最好排便)
7—9点:辰时胃经运行(进食早餐)
9—11点:巳时脾经运行(吸收消化、生血)
中医子午流柱
11—13点:午时心经运行(循环最好)
13—15点:未时小肠经运行(化物,分清浊)
15—17点:申时膀胱经运行(上厕所)
17—19点:酉时肾经运行
19—21点:戌时心包经运行
21—23点:亥时三焦经(夜里12点后,天地合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的哲学思想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精气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万物的运动都是气运动的体现,万物的变化都是气变化的结果。
五行学说在中医上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青色)
心属火(红色)
脾属土(黄色)
肺属金(金色)
肾属水(黑色)
中医认为五脏的概念
心:心主血脉(血液不畅就会面色不好)、主神明(心火旺,其华在面(苍白、紫色),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心理功能和神志)在液为汗。
心血不足症:头昏、面黄(无光泽)、心悸(比平时胆小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心火上炎症: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会有火辣辣的感觉)。西瓜最好的降暑
肝:女子以肝为本,肝主疏泻(一生气就捶胸口,中医肝在两边腋下,西医在右边、主藏血,其华在爪(气的发抖,手脚冰凉),开窍于目(眼充血,眼屎多);在体合筋(抽筋、酸软)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气郁结症:情绪波动,胸闷喜叹气,乳房胀痛会痛经。
肝火上炎症:烦躁易怒,目胀目赤,头痛目眩、口苦便秘
中医基础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