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张居正改革.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两次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一次不得不说的就是,加速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它所属的朝代是魏晋南北朝,属于中国历史上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孝文帝在我看来是一位非常有政治远见的国君,可能是受汉族文化熏陶较多的缘故,他在执政之后便采取各种措施,使本民族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落后走向先进。当然任何一个改革,统治者的推动与支持当然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里面的深层次因素,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必要性。
从大背景来看,鲜卑族在进入中原过程中,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并已经受到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但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在北魏统治的地方,民族矛盾十分严重,北魏贵族经常屠杀汉族人民,即使对于已经加入统治集团的汉族地主阶级,也处处压制,统治的内部矛盾激化。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各民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速度加快,各民族之间混居趋势十分明显,提供了各族相互了解的机会,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看到了民族融合潮流,而且意识到如果推行改革,既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汉族(尤其是汉族地主)的支持,减轻改革的阻力,又能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封建化进程,从而更有效地巩固统治,所以他利用了这种民族大融合趋势,适时地进行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当然推行改革还有以下几个具体因素的推动:
在经济方面,由于北魏的主要领土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社会环境都比较安定,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北魏鲜卑族原先活动范围在北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当然是以游牧业为主,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依靠强大的武力入主中原,原先自身的游牧业就必定受到农耕业的影响,甚至是冲击。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中原地区经济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流失,土地无人耕种,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而且征收很高的赋税,进行残酷的剥削,不利于统治的稳定。
在政治方面,北魏的政治体制相当落后,属于那种类似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体制;北魏的还保守势力相当强大,而且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原来的鲜卑旧俗和委任汉族地主为地方官吏的宗主督护制已不适应当时政权的巩固与皇权的集中,从而滞缓了北魏的进一步发展,再有,北魏官员在国家统一之后,为了自己的贪图享乐,大肆贪污,并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人民怨声载道。
在文化方面,在征战黄河流域期间,因为在长期大规模民族战争中,北魏不断取胜,使
得北魏贵族集团拥有很强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对汉族人民及文化不屑一顾。
在军事方面,在北魏北边,与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接壤,威胁北魏的生存,让一些官员存在一种危机感。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他提出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我觉得这一措施可以从文化意识层面促进汉化,因为语言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它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同时还规定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觉得自己本民族的服饰太不合时宜了,已经不适应经济政治的发展,穿汉族服饰有利于改变鲜卑族之前落后的面貌,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硬性规定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张居正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8-10-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