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熊 旭1 贺丹为2(1. 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2.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21)摘 要: 钢琴教育在世界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后,教育部门正式将“乐歌”作为中小学课堂的必修课,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很快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民国时期; 钢琴文化;钢琴教育中图分类号:J62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5)01 -0128 -03收稿日期:2014-01-08作者简介:熊 旭(1972— ),男,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贺丹为(1966— ),女,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 钢琴教育在世界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特别是19 世纪中期,正值欧洲音乐发展到鼎盛时期,钢琴艺术也正式进入黄金时代。鸦片战争后,钢琴作为地道的西洋乐器正式传入中国。清末民初,上海的中西女塾等教会学校便开设有钢琴课,这使中国学生有机会学习钢琴,并进一步学习西洋音乐。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建立,教育部门正式将“学堂乐歌”作为中小学课堂的必修课。由于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多为反映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内容,学堂乐歌很快便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中国钢琴教育的缘起及发展(一)钢琴的传入及钢琴文化的初现史料中很早就有关于钢琴被传入中载,当时的传播者大多想借钢琴这个载体打开中国艺术之门。然而,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少量钢琴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到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 19 世纪初期,西方的钢琴音乐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的钢琴文化及钢琴教育也初现端倪。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将宗教宣传作为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而钢琴作为唱诵圣经的重要伴奏乐器也逐渐进入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之中,一些教会还开设有钢琴课。最初的钢琴课程都是由传教士担任,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方法,多数学员只会弹奏少量的圣经歌曲或小曲。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国外的钢琴教程教育中国孩子,这便是中国最早的钢琴教育活动。所以,中国的钢琴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国外钢琴文化传入的过程,而是西方人将钢琴作为一种宗教传输的工具。那些传教士也成为了西方钢琴音乐传播的使者,使得中国人在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的同时,产生了对钢琴文化的兴趣,并从根本上实现了传播结果的转化,钢琴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为国人所接受。[1](二)早期钢琴教育的发展钢琴教育被中国人所接受与当时兴起的“学堂乐歌”有着重要的联系。 19 世纪末期,维新运动的失败及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国人开始意识到国家的落后及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进步人士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科技,创立新式教育学堂,其中的钢琴教育便成为学校开设乐歌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进步人士还希望通过开设钢琴课来传播新思想,以唤起新一代救亡图存的意志。所以,清朝末期国内便开设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并开设有乐歌课。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的教育部门将乐歌课作为小学教育的必修内容,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由于钢琴能较为直观地反映音乐的交响性,便成为了当时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伴奏乐器。由此可知,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有效推动了钢琴教育的发展。其实,在学堂乐歌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学校钢琴教育模式,但仅仅涉及一些钢琴教育活动,如早期的教
探析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及钢琴音乐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