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一、早期钢琴教育的发展钢琴教育被中国人所接受与当时兴起的“学堂乐歌”有着重要的联系。19世纪末期,维新运动的失败及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国人开始意识到国家的落后及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进步人士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科技,创立新式教育学堂,其中的钢琴教育便成为学校开设乐歌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些进步人士还希望通过开设钢琴课来传播新思想,以唤起新一代救亡图存的意志。所以,清朝末期国内便开设了大量的新式学堂,并开设有乐歌课。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的教育部门将乐歌课作为小学教育的必修内容,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由于钢琴能较为直观地反映音乐的交响性,便成为了当时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伴奏乐器。由此可知,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有效推动了钢琴教育的发展。其实,在学堂乐歌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学校钢琴教育模式,但仅仅涉及一些钢琴教育活动,如早期的教会学校在传播西方音乐文化方面不乏钢琴教育内容。真正意义上以钢琴作为学习对象的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的上海中西书院,该校在校规中明文规定在其8年的学习中都要学习钢琴。上海的中西女塾还正式将钢琴学习作为学校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选修钢琴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3左右,且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2年。[2]从此以后,全国各地的学校钢琴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严修就曾创办严氏保姆讲习所,开设有钢琴课,并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批幼教工作者。其实,早期的音乐教育完全是西化的,甚至连钢琴老师也是由外国人担任。在钢琴教育的影响下,一些中国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跟随私人教师学习,这便开启了钢琴社会教育的模式。当时的外籍教师是从事该项活动的主要力量,中国最早的音乐家几乎都在这一时期接受过正规的社会音乐教育。二、民国钢琴教育的状况及特色(一)民国初期的钢琴教育民国时期,系列新式学堂的建立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及普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西洋的钢琴自然成为中西新音乐形式的最佳工具。沈心工和李叔同便是当时钢琴教育的杰出代表,他们赴欧留学,引进西洋音乐,开辟了中国新音乐教育的道路。当时的李叔同学成归国后便在杭州的浙江师范学院教习钢琴,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代音乐师资。这一时期,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奇在中国举行了最早的钢琴演奏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钢琴在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影响。1921年,他还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支管弦乐队,并亲自担任指挥长达20多年,跟随其学习钢琴的老一辈钢琴家有于边敏、张俊勇、周广仁等。梅帕奇注重手指的独立性训练,承续了欧洲现代钢琴教法及演奏法的精华,并成为后来中国钢琴家演奏的重要特点。与此同时,梅帕奇还将当时最先进的钢琴弹奏方法、教学思想传入中,并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对中国早期的钢琴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二)音乐教育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新风尚中华民国建立后,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向全国颁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这些教育改革文件都将钢琴教育作为新的课程标准内容,其提倡的美育教育成为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政治要求,并很快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新风尚。随着学堂音乐教育的兴起及发展,西方近代音乐知识,如钢琴、风琴等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1915年初,《科学》杂志发表的《和平进行曲》是第一首中国人自己创作的钢琴曲,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钢琴教育的兴起。自此,一些著名的音乐

钢琴教育音乐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b6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