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
邵康
摘要:抓阄只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传统分配方法,可为什么农村的许多难题都能通过抓阄的方法解决?而且,抓完阄后,无论成败,个个都心服口服?笔者带着一系列凝问深入探究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了二个秘诀:一、通过做阄,能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变成为很简单的阄,阄只是一种顺序符号,不带任性质,这就把所有复杂的因素全部排除干净,难题自然就破解了;二、阄必竞只是一种符号,虚拟的符号最终还是要还原成实体的,而且肯定有好有坏,可通过抓阄却把成败全都转到自己手中。这么一抓,无论好坏,就全抓在自己手中。因此,无论成败只能归因自我,所以每个人都心服口服。自古至今,抓阄在中国有其深厚的人文根基,孕含着极强的亲和力。按照抓阎的机理做事,办事不求人,难题无形化解,成败全都归因自我。这是一种内含阴阳、太极原核的中国和文化,或许这正是人们四处探寻的乡村治理新境界。
抓阄非常普通,不是亲身经历,不会发现其有什么特别之处。笔者一直在乡镇工作,最近刚接手做招投标工作,新手上路,自然问题很多。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招标前吵吵闹闹,招完标却风平浪尽,至今还没人投诉。当今农村,基层政府做事能有这种公信度,真是少见。到底是为什么?下面就从招投标开始探讨抓阄。
一、招投标中的抓阄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如道路建设、村庄整治、农田改造、水利修缮等,投资额度都在万元以上。为了预防腐败,杜绝豆腐渣工程,乡镇一级也建立了招投标平台,对万元级——十万元级之间的建设工程及集体资产承色租赁等,全部由乡镇一级平台实施统一公开招投标。超出的,则分别由市县级平台公开招投标。建设工程防腐败绝非易事,“钱-权-势”要介入,串标更是司空见惯。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老而原始的抓阄却在招投标中发挥出独特的功效:既能遏制“钱-权-势”的介入,又能阻止投标入串标;既得到干部群众的公认,又使投标人心服口服。关键操作如下:
第一,针对工程性质设定报名条件。只要符合条件就可报名,根本就不必拉关系走后门,一切都很简单。
第二,按照市场价格核定工程造价。结合目前的市场价格,按具体工程量准确计算造价,再以此为底线,释放一定的利润空间,便构成工程造价。有时操作更简单,直接就投各具体项的报价(价目表),完了按实际工程量结祘,越直接越明了。
第三,按造价投下浮系数。在精确工程造价基础上释放10%的利润空间,再用5%投下浮系数。具体操作如下:
1、填报标书。投标单位开标前在0-5%之间填报标书。
2、抓阄定标。投标单位现场选浱二名代表分别摸出二个数字球(整数、小数),招标单位也浱二名代表摸出二个数字球,二个数的平均值就是中标下浮率。这一切都在现场现摸现开,代表抓阄产生是未知的,数字抓阄产生也是未知的,再一平均更是个未知数。由于标底是在现场产生,谁都无法预知,这样就公平。而且,是所有在场的人都共同参与并亲眼目睹的,这样就公正。
3、开标定标。标底确定后开标,谁最接近谁中标,若遇相同再抓阉。如此操作,参与投标的人个个心服口服。同样,招标单位个个信服,就是所有投标单位都串标,也不会损及招标方利益。因为中标的标底是在现场由招、投标单位双方共同抓阄产生的,既不是招标方预先设定,也不是投标方串标所能定的,是招、投标双方共同确定的。
公正,招标方信任,投标人心服口服,就连没参与投标的
老百姓为什么就信服抓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