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
浅谈现代城市建设中昆明老建筑的改造与保护口孙鹤瑜,邹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和改造背景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在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几位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昆明市一个老街区改造方案的一系列调研和设计工作。其间我主要负责案例分析以及论证。在考察并对比了相关城市的改造建设后,我对昆明的现代城市建设有了许多思考,特别是有感于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老建筑的拆迁和改造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关于现代城市建设中保护老建筑的问题作了如下一些思考: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昆明城由南诏凤伽异、大理国段素兴、元代赛典赤、明代沐英先后修建。明代城池内的衙署、官邸和寺庙等,以今天的正义路、威远街为中心,建筑亭、台、寺庙,井然有序。到了清代,昆明的街道以大青石条铺砌成,下有排水沟,纵横交错,排列有序。当时著名的街道有三坊十八铺或二十四铺。昆明周围有城墙,形成一个每边长度约一公里的正方形。城门上有四层木结构的楼阁,共四层瓦顶。东西南三面城墙都接郊区,其中南门外郊区最大,沿着通往蒙自和个旧的商业大道延伸一公里多。只有北门面对岩石。正是昆明摘要:昆明的老建筑是老昆明人根据昆明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风俗建造的民居。它土生土长,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地域、特定时期人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它产生于民众的生活,崇尚实用性和功能性,与民问习俗相结合,成为我们了解昆明历史和文化的场所。然而近年来,随着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老建筑的破坏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者最短见的城市行为,昆明的一些老建筑也遭受到永难修复的破坏。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本文从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及改造背景、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老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老建筑的难点等几个方面对关于现代城市建设中保护老建筑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关键词:老建筑;历史;文化;保护;新旧结合中图分类号:一A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一··
万方数据
民族艺术研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包含一些老街区、老)色所在。由于这次的调研和考察,使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些昆明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并寻访了几条老街。稍微年长一点的老昆明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昆明就是各种风格的老房子掩映下的一座古城。有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有欧美的精美别墅、北方的四合院、广州的滴水檐楼、也有苏式的红砖或青砖群楼⋯⋯用万国建筑博物馆来形容昆明一点都不为过,它们点缀着昆明城,真正是美仑美奂,可以说是高贵、典雅、简约、实用。走进昆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古色古香的老建筑,大部分院落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历经百年岁月的沧桑。许多建筑方方正正,符合了所有中国人稳重周正的审美观念。天井被四方的房子所包围,从高空往下看就像一枚工整的印章,这是最典型,也是分布最广的三间四耳或三间六耳的三问厅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昆明老民居“一颗印”式建筑。僻街小巷多为寓所,大街闹市又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家。一般来说院落坐北朝南,许多院内结构是三明二暗、六耳一厅的房间布局,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如今昆明屈指可数的老建筑,是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筑的特点及室内陈设的昆明经典百年老房。年滇越铁路通车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昆明出现了欧式建筑,如巡津街的法式住宅楼房,云南大学的会泽院,正义路马市口的万来祥西药房,金
浅谈现代城市建设中昆明老建筑的改造与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