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公共选修课——
唐诗鉴赏
主讲人张大烛
时间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地点瑞樟4#401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三、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出勤占20%
期中、期末分别写一篇诗评,各占40%。
五、参考书目
《诗词格律》
《唐诗三百首》
《唐诗鉴赏集》
《唐诗鉴赏辞典》
第一章绪论
一、古代诗歌发展流变
1、原始歌谣——原始时代先民的口头创作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2、《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抒情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辟了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楚辞”的出现开创了诗歌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方法,成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同时也是一次诗体的大解放,对后来五、七言诗的产生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最基本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形式自由而多样,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5、汉代文人五言诗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所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的五言抒情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哀怨,二是宦途失志的悲叹。
艺术成就:篇篇都是抒情佳作,前人评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唐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