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教学大纲
人文社科部人文教研室
2008年9月
编写说明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名称(中文):唐诗鉴赏
2、课程名称(英文):
3、预修课程:高中语文
4、修读对象:本校本科、专科、高职一年级新生
5、课程教材:自编讲义为教材;建议以《唐诗浅说》(张宗原撰)为参考教材。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为人文选修课,是我校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雅文学”的高峰,是传统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若按清代学者章学诚或法国“年鉴派”史学的观点来说,也是我国历史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本课程的目的不但在提高文学修养、开拓视野、增强语言表达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增强历史知识,而且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博通华洋”的全面人才。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
我校所开设的《唐诗鉴赏》课程正是在“唐诗学”的基础之上,利用文学史的知识和文学文献学的历史积累,从中抽绎出精华部分,经有序组合而成的一门化繁趋精的诗文化课程。他与《宋代诗词鉴赏》课程合为一个系列,成为颇受我校学生欢迎的文化系列选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熟悉唐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著名篇目,而且要求他们学习到我国传统的考据学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懂得唐诗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唐诗和文化史、唐诗和历史、唐诗的源与流、以及唐诗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⒈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雅文学”的高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若按清代学者章学诚或法国“年鉴派”史学的理论来说,也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2、本课程的目的还在于提高文学修养、开拓视野、增强语言表达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增强历史知识,而且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热爱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使学生成为“博通华洋”的全面人才。
四、教学模式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进度
本课程教学,共18课时,其中课堂教学16课时,考核2课时。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1
文学文献学-鉴赏李白诗歌的前期准备;什么是文学文献学、什么是文学阐述学。
2
导入理论部分
3
李白的诗歌
4
初唐诗歌-“四杰”、“文章四友”、张九龄等诗人
5
盛唐前、中期诗人
6
杜甫的诗歌
7
盛、中、晚唐诗人:以“宫怨”诗等为例,说明唐诗对六朝诗歌的发展.
8
边塞诗和咏物诗的变迁
9
考核
第一章使用文献学的方法鉴赏唐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Session Objectives)】
以李白的思想、生活以及文献资料研究为例,讨论“唐诗鉴赏”与“唐诗学”,“文学阐述学”与“文学文献学”的差异,进而推出孟子“知人论世”的观点,为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和考据学的方法,并介绍一点西方“接受主义美学”。深入探讨李白的诗歌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Key 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介绍文学文献学大研究方法、李白的诗歌及其意义。
【课时安排(Teaching Hours)】
课堂讲授:4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 Outline)】
第一节用“文学文献学”的方法来研读唐诗
一、“文学文献学”的含义
鉴赏与研究:可以断言,“唐诗学”几乎涉及整个华夏古代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段,并且
唐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