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非理性主义及其人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远新教授
讲授提纲
一、问题的提起
二、非理性主义的崛起及其成因
三、非理性主义的特征
四、人性的非理性界说
一、问题的提起
关于人,西方有句名言叫:“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对这句名言,大多数人比较一致的理解是,它说明了人具有两面性:灵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
但人类的智慧之光并非同样照射于这两个方面,从古希腊到近代的欧洲哲学,在探讨人的精神世界时,更多的研究的是“这—半”——人的理性的一面,而“另一半”——人的非理性的一面——这块人类精神的处女地,只是在19世纪才被人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所系统地开垦和发掘。这里的理性是指人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而非理性则是指人的情绪、本能、意志等。
探讨人的非理性方面,这本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发掘,也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西方的哲人叔本华、尼采、狄尔泰、柏格森、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弗洛伊德等却把人的非理性方面:意志、情绪、性本能等夸大和泛化,把它们与人的理性对立起来,以至赋予它们本体论的地位,使之变成主宰世界的力量,这就是非理性主义。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以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
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产生后,逐渐浸透到其它学科,如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连与它相对立的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也染上了非理性主义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现仍绵延不绝。
二、非理性主义的崛起及其成因
1、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
(1)传统哲学的两个信念。从古希腊哲学起到休谟之前,传统的西方哲学抱有两个朴素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一是相信万物本原的存在,并且把解决万物本原问题当作解决其它问题的基础。水、火、原子和虚空、实体等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万物本原的规定。
数、理念、精神性的单子等则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对万物本原的界说。笛卡尔则把心灵和物体作为两个彼此独立存在的世界万物的本原,给了一个二元论的解答。
二是相信理性(广义的),认为借助于理性,人可以把握万物的本原,同时把完善理性思维的形式看作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智慧的助产士”苏格拉底认为用感性直观来寻找万物的本原是不行的,它会导致以人的感觉为尺度。必须将人的理性做为基础,才可以摆脱主观相对性,达到普遍的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发扬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创立了演绎逻辑,这种逻辑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一直被看作是理性思维方法的典范。到了近代,培根将归纳法加以系统化,提出归纳逻辑这个思维的新工具。从此,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成了人类理性具有的主要逻辑形式和手段。传统哲学这两个信念相辅相成。追求万物的本原是目的,而理性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2)休谟的发难。彻底的经验论和不可知论者休谟首先对这两个信念发难。
对于万物本原存在的信念,休谟认为既然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那么经验以外是否存在着作为万物本原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人不可能超越感性经验的范围。我们不应去探讨人的理性所不能解决的万物本原问题。
休谟认为,理性不过是运用两种推理:一是演绎,二是归纳。
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