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教材整体把握
笔者通过研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典型的教学课例,并已形成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且大部分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实际问题(生活中的百分数)――描述性定义(像……叫百分数)――具体解释(近视率:分母为100的分数)――定义(百分数表示……)――同化(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强化(读写、比较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虽然感觉这种模式教起来相对比较顺,但如何才能出彩、创新?经过讨论交流,笔者决定采用如下模式进行教学:信息(生活中的百分数)――初步认识(读写)――解释(具体的百分数,分别表示……)――抽象概括(百分数表示……关系)――深入理解(部总比较、两个数之间的比较,明确外延:110%与100%)――辨别(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强化(数感培养)。
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地修改,满心希望获得成功。可是,此课的教学效果最终差强人意,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问题出在哪儿?笔者把教案重新进行了梳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什么?
二、简洁明了,学会读写
1. 你在哪里见到过百分数?
2. 读信息。慈溪市学生的近视率情况:小学生28%、初中生53%、高中生71%;学校有60%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六(2)班进行仰卧起坐练习,小刚完成了指定个数的110%;今天六(2)班学生的出勤率是100%。
。写百分数时应该先写前面的数,再写后面的符号,这个符号叫作百分号。像110%这个数读作百分之一百一十。
。
三、生动形象,明确意义
六、知识延伸
俗语中的百分数和千分数。
短短的一篇教案,在再次梳理后,笔者心中充满疑虑:设计这节课的落脚点在哪里?零零总总这么多材料,有没有真正把“意义”落实到位?为什么到了最后还有学生在说把单位“1”平均分呢?……直至12月份听了教研员的一个讲座后,才豁然开朗――原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把百分数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而是把百分数看成了一种新产生的数,忽略了这个知识体系,忽略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整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思考】
在教学前是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读比较编写意图,明确目标定位
教材解读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而如何才能理解教材所隐含的理念以及目标,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读本版教材,理清知识点
人教版教材相比省编教材,少了很多文字叙述,加入了很多对话图。虽然生动靓丽不少,可对教学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有些内容寥寥数语,连教师都很难把握教材意图,这时就需要教师细细研读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百分数,人教版教材重在体现它的生活化,无论是主题信息还是练习题,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00%、300%等文字的描述,又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内涵与外延。
在本课的设计中,从学生难以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其实没有把内涵落实到位。
(二)联系实际,比较多版教材之异同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不同还是比较明显的,而哪种编排更利于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读透教材整体把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