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书由久久小说下载网(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序言:创业在激情与风险的浪尖上
激情还是泡沫?
“中国为什么没有人赶超比尔-盖茨?”初看之下,这是个很幼稚的问题,但追究下去,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样,为什么在世纪末,中国会突然第一次涌现一大批风险投资,越过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去支持更大风险的创业活动?为什么会凭空第一次涌现一大批甘冒风险的创业者,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创新和变革?这是一时的泡沫吗?
1999年,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崛起,一股“大学生创业”热潮也平地而起,成为媒体追踪的焦点。这些无钱、无权、无势的典型“三无”者,凭着知识和激情,纷纷汇入创业大潮,成为中国社会的全新景观。是盲目的冲动?是仓促的赶潮吗?
不幸的是,这一切热闹持续得实在短暂。随着美国Nasdaq的波动,资本市场的乐观精神转化为全面的悲观情绪。刚刚涌起的资源纷纷退潮,更加脆弱的学生创业自然不能幸免,率先遭遇了资源枯竭的危险。一则则创业失败的消息使得人们对学生创业的看法蒙上了新的悲观色彩,于是,当初的反对者和悲观者更有理由幸灾乐祸。
这场创业挫败的“寒流”使刚刚萌芽的高科技创业精神笼罩在巨大的危险中,因为习惯于传统思维的人们会简单地以现象来否定一切,尤其是否定内在的精神与文化。
魔鬼出了瓶子
但无论如何质疑,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着的一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现象,是中国社会第一次焕发出全局性的创业激情,也是真正纯粹的现代创业精神的萌芽第一次在中国破土而出。
世界的潮流不可阻挡,以高科技为发动机,以风险投资为燃料的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竞争标准。新经济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它是产业经济与金融市场第一次大规模的紧密联姻。新经济的核心就是新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和经济运行状态,将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的潜力最大发挥出来。
新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倡导冒险、激励创新,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运作系统。新机制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年轻的创业团队,这些人具有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们所建立的是更具有速度、效益、灵活性的新型企业机制,能够通过风险投资来推动自主创新的发展,使创新理念在幼苗时期就能获得很大的资源,然后通过合理的推出机制,来完成社会资源转移。
过去,在中国似乎只有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才有创业的条件;过去,企业家失误一次就会被舆论和债务永远打入地狱,再也不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过去,无法想象一个年轻的只有创意的公司能够获得巨额资本的支持;过去,也无法想象一批年轻人会如此没日没夜地疯狂工作;过去,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新点子、新创意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转化为一个公司转化为一种商业
……而现在,一切都有了可能。透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新现象,我们就不可否认:一种新型的创业机制和文化已经出现了!虽然还很幼稚,还不成体系,虽然还不够规模,但是一切真实地开始了。
而且,魔鬼一旦放出瓶子,就再也不会回去!
高科技创新文化与校园文化是血脉相融的,而与过去主导中国企业界的“半个老板加半个政治家”的传统企业文化隔阂巨大。这也是为什么斯坦福的校园文化与硅谷的创业文化,能够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的根源;也是互联网开放、创新、平等竞争的精神与校园文化如此相吸相近的根源;这也是为什么中关村发展多年,却没有真正融入校园文化,没有提供真正创新动力的根源。
因此随着中国创业浪潮的起来,与高科技有着天然亲和力的年轻学子以及众多刚刚跨出的毕业生,率先敏锐地感知到了它的脉动,纷纷投入创业大潮,成为主导性力量,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同道路的抉择
自己作为学生创业的一员,我一向低调甚至尽可能回避学生创业的说法。因为在中国,过于强调学生创业,反而让别人带上色彩,另眼相看,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而且,自己也不能局限于学生创业的观念,要尽量引进有丰富经验的人一起创业,使自己的创业公司与社会普通人创业是完全一样的,不能特殊。否则,无疑是自设樊笼。
1999年,中国互联网大潮初起,进入规模化增长,各种新兴商机初露端倪。其中,一个新兴的商机进入我的视野,那就是围绕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研究与咨询。这一切正是自己的强项。显然,这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大好时机。在那几个月里,创业的冲动炙烤着自己。于是,与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专业互联网咨询公司——互联网实验室()。
关于未来发展,有两条泾渭分明的道路可供我们选择:一条是走传统模式,从三两个人起家,利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建立业务基础,逐步积累经验和发展资金,与众多的企业一样,维持在十人、八人的规模;而另一条则是利用风险投资,快速扩展,占领更大的市场,在
中国大学生创业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