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菊与刀》有感
一、作者简介
《菊与刀》 这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 民族学家本尼迪克特所著。 本尼迪克特
1887 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 1909 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期间主修英国文学,获文
学学士学位。 1910 年赴欧,回国后曾在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任教。 1914 年回纽约, 1919
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拜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为师专攻文化人类学, 1923 年获博士
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 1936 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 荷兰、 德国、 泰国等国的民族性研究, 从而写出了成
就最大的著作——《菊与刀》 。此外,她还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
成了心理学派。 该派认为, 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 呈现出多样性。 文化模
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 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 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
法则。 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 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人们的
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 在任何一种文化中, 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
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 因此, 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
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她得著作除了《菊与刀》
外,还有《文化模式》 、《种族:科学与政治》 、《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学》 》等。
二、全书概述
本书总共分为十三章,作者从任务——研究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各得其所 各安其分、
明治维新、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报恩于万一、情意最难接受、洗刷污名、人情的世界、道
德的困境、 自我修养、 儿童学习以及投降后的日本这十三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
习惯以及这些习惯所形成的模式以及这些运动、 意志背后的制约力展开了阐述。 通过这本书,
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日本人非常重要的思想、 行为和习惯的形成因素, 并深切的体会到了日
本文化的差异性和其独特性。 我历来就相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尽相同的, 也正
因为它们各有其特色, 才能在世界这个文化博物馆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令我意想不到
的是, 仅仅与我们国家隔海相望的日本民族, 它的制度和文化居然会与我们有如此巨大的差
异。我想我们应该无法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习惯来解释这个民族的文化吧。
在这本中,作者大多通过描写日本人民的日常风俗习惯来展现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但就是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 让我更加深刻明了的感受到那种文化差异的震撼力。 当然, 其
中也不乏让我迷惑不解, 甚至难以置信的地方。 但我明白, 从文化人类学或者说民族学的角
度来说, 我们必须同等的去看待每个民族的文化, 并且要将自己置于那个文化情境中, 设身
处地的去了解它之所以形成的背景。 就像我们中国人对待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时, 我们会觉
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相同的现象在外国人眼中, 就是十分匪夷所思了。 因此, 在阅读
该书的过程中,我尽量努力的避免用自己业已形成的本民族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们的文化内
涵,希望这能够让我更形象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心理思维模式。
三、具体观点分析
由于是第
读《菊与刀》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