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歙砚.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后改徽州)而得名(唐宋时歙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古歙州各地都出产砚石,其中尤以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砚石纹色最多、品质最好。清·徐毅《歙砚辑考》记载:“……不曰龙尾而曰歙者统于同也。”用龙尾石制成的砚是歙砚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历史上四大名砚称谓之所指。如果说端砚的发展还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的话,歙砚的成长则可以说是起伏波荡。概括地说就是:歙砚起源于唐,兴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现代。一、歙州地名的变迁歙州作为一个古地名,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歙州名称的由来以及婺源县归属的变迁。古歙州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曾在这里设置了黝(后改为黟)、歙二县,属鄣郡,这大概是“歙县”作为地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最早时间吧,至今已有2 200余年的历史了。自公元280年置新安郡始,这里的地域格局就已初步形成。隋唐至北宋时期,新安郡为歙州所取代。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易歙州为徽州。从此,历经元明清三代,徽州(府)所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六县的行政格局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废府留县,徽州府不再存在,原辖六县保留,直属安徽省辖。公元1934年(民国廿三年),国民政府将婺源县从安徽省割离出来,划归江西省管辖。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婺源县回归皖辖。公元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徽州故地成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所在地初设在歙县,后迁到屯溪。下辖屯溪市及歙、黟、休宁、祁门、绩溪、旌德六县。此前,婺源县再度划归江西省管辖。 1971年,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同时绩溪县被划出,隶属安徽省宣城地区。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 2008年1月8日,文化部批准设立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举行了授牌仪式。这是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域包括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三地。二、歙砚的发展历史歙砚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宋·唐积《歙州砚谱》记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制为砚,由是山下始传。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令石工周全师之,尔后匠者增益颇多。”此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龙尾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公元713-742年)年间。当时有一个姓叶的猎人为追猎物来到一个叫长城里的地方,看到这里的石头叠垒在一起如城墙,并莹润可爱,就拿回家粗制成砚,经试磨后感到比当时人们普遍看到的砚还好,就珍藏起来。他的后代将此粗砚献给了当地的县令,县官使用后也惊叹不已,于是命令当时的制砚名手再精心雕刻。从此这里的佳石可制好砚的消息就传开了。到了南唐(公元937-975年)时,歙州的官员又把龙尾石砚献给了中主李璟(公元916-961年),李璟好诗文翰墨,他见了歙州官员呈献的龙尾砚石色青黛

中国歙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8-10-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