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保卫战
学号:1000110210 姓名:
记得,我们来到七星公园做课外时间的那天,虽然早上阳光明媚,但在到达公园的中午时分,天就变得阴沉了,在给我们登山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暗示了些什么。
在崎岖的普陀山道中前行,路边郁树葱葱,完全看不出它曾经是受过日军炮弹轰炸过的历史遗迹。当我们来到半山腰时,一个高大的石碑屹立在我们面前。我们以为它就是我们要找的八百壮士墓碑,但是走近一看,原来它只是桂林保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第131师师长阚维雍三位将军的纪念碑。该碑建于1946年,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以示纪念在桂林保卫战中誓死与桂林共存亡的三位将军。
当我们正琢磨着八百壮士暮在何处时,我们成员中一个就发现了三位将军墓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墓。于是,刻着“八百壮士暮”的墓碑就屹立在我们眼前。虽然相对于三位将军的墓地要小要简陋很多,但就是这么一块矮小的石碑,一座平凡的墓地,让当时的抗战历史慢慢浮现在我们眼前。
1944年,日军在其海空主力被美军消灭,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之后,实施了“一号作战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交通线”以支撑战争,并摧毁美军在华中、华南的空军基地,削弱美军利用这些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的能力。在打通平汉线、陷长沙、衡阳之后,日军即南下开展“桂柳战役”。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不当,国民党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日军动用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在战役打响之前,国民党军队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军队,把兵力调进调出,犹豫不决,甚至国民政府统帅部还打算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在最后,白崇禧坚决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卫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这一个师1万2前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炮(农炮2门
、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是桂林守军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兵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了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 “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
关于桂林保卫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