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蝴蝶装: 装帧术语。 印本书最初装订成册的形式。 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
里,一张张对折起来,使之版心向内,单口向外积累下去。再用一张整纸,顺着折缝的
一边, 从封面包到封底, 并将每页折缝逐一粘贴在包纸上,然后再封面、封底贴上硬纸
板,就成了一册书。 由于它翻阅时中间粘着两边各半页, 如蝶翅般展开而得名。蝴蝶装
盛行于宋代,是卷轴装的发展,优点是使书口不外露,免受损伤;缺点是读完一页后,
须连翻两页才能读到下文,且版心折缝处容易脱落。
2. 类书: 分类辑录古书中资料以供查检、征引之书。 大致可分为综合型和专科型两种。综
合型的兼收各类资料,是类书的主流。三国魏文帝曹丕命刘劭等编的《皇览》是最早的
一部,以后历代王朝大都继承这种做法。著名的如:梁代《华林遍略》 、北魏《修文殿
御览》、唐代 《艺文类聚》 、宋代 《太平御览》 、明代 《永乐大典》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等。专科型的大抵只收某种资料,如宋代《册府元龟》专收历代君臣故典轶事, 《太平
广记》专收传奇故事、野史笔记等。
类书的编制体例以分类为主, 也有按韵或其他方法编排的。 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是 《永乐
大典》,现仅存残卷;现存最大的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记 1 万卷,有 亿字。
类书说征引的古籍数量很多,版本较早, 原书现多散佚, 零片碎句借此得以保存, 故类
书又可供辑佚校勘之用。
3. 善本: 一般指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方面均比一般本子精善的图书。
过去常指精加校勘、 错误较少之本, 后来其标准和范围有所发展。 丁丙 《善本书室藏书
志》 举了四条: ①旧刻: 指宋元明遗刊, 日远日鲜者; ②精本: 指刻印精良者; ③旧抄:
指昔人手写、笔黑精妙者;④旧校:指校雠精审者。以第四条最重要。
现在善本书的范围, 除大部分宋元明刻本外, 也包括清代早期精写刻本, 传世罕见本 (包
括太平天国所刻印的) ,名人学者题跋、批注本以及辛亥革命前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稿本
或流传极少的刻、抄本。
4. 校勘四法: 校勘术语。今人陈垣著《校勘学释例》第六卷校例中所讲的四种校勘方法,
即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已被公认为校勘的正规方法。
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这种方法最简便, 最稳
当,纯属机械法。
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对证,而抉摘其异同, 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
之前,最宜使用。
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 可以前人之书校之; 有为后人所引用
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 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说并载者, 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此等校法,
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
理校法, 遇无古本可据, 或数本互异, 而无所适从之时, 则须用此法。 此法须通识为之,
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而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5. 简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我国所发现的四种重要文献资料及其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1) 殷墟甲骨: 1899 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上刻画的古代文字并有意加以购藏。后来
刘鹗拓印了一部分甲骨文字,题名《铁云藏龟》 ,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专书。
继《铁云藏龟》后,罗振玉、王国维根据甲骨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