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死亡学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报名序号:
西南大学2009—2010学年度 3 期通选课(周日班)
《死亡现象解读——生死学引论》
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死亡与宗教
姓名张浩
学号 222009303240088
年级 2009级
专业经济学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 12 月 12 日
死亡与宗教
内容提要:
世界上存在这形形色色宗教文化,这些不同的宗教文化不仅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的生活等方面,在关于对死亡的认知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佛教讲因果,说你笃信佛教就是种善因,一定善因便得善果,可以超脱六道轮回,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而在西方的基督教认为死后会去天堂,认为死亡就是皈依天父。在印度教,伊斯兰教中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死亡体系。可见宗教对人们关于死亡的认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并且影响范围广泛。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宗教文化的研究,去对比不同的它们之间面对死亡不同的态度,看看宗教信仰对人的死亡观有着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
死亡死亡观宗教信仰
一、关于死亡
在开始其他的话题前,我们首先应该对死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楚它,看清楚这些存在在宗教中不同的面对死亡的态度。认识死亡。
人类最早认识死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远古时代,人们以为一位一个人不会动作了,就是死了;后来人们发现没气(呼吸)了才是死;人类进化了,意识到心脏停止跳动才是死;而现代医学则以脑死亡作为人死的标志。受基督教影响的医学定义强调灵魂、肉体的二重性和人、兽差别,因此,在博恩大夫看来,人的死亡在于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动物的死亡则意味着基本生物机能的终止。而《苏联百科全书》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死亡与器官的生命活动的停止同时发生,因此,也与作为独立的生命体系的个人毁灭同时发生;从更普遍意义上来讲,死亡是有生命的物质的最终停止,同时还伴有蛋白质的分解。只有在对有机体的生命本质进行唯物主义的解释的基础上,死亡才能够被理解。”中国古代儒学创始人孔子在如何对待死亡时,告诫弟子:“未知生,焉知死”。古希腊大哲伊壁鸠鲁也有一段名扬四海的关于死亡问题的论述:“当我们存在时,死亡不存在;死亡存在时,我们就不存在了。”德国大哲海德格尔也曾说,人之“生”与“死”并非人生的两个端点,而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死亡是人类永恒的宿命,因此,人的生存意义就在于把自己的生命向死亡抛掷出去再反弹回来而得到规定的。所以,人绝不可以只埋首于“活”,在世俗的生活中混沌不明地“活”,而要时常安静地“思”,尤其要正视“死”,时刻想到“死”。这就是人“生”中重视死亡问题考索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死亡终究还是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而在宗教中,通常用情感和信仰解析死亡,建构一种超越行的理念和向往。
二、死亡观
死亡观是人类对自身死亡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有机构成部分。例如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现是抑我的、消极的,它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但总的来说一般人的死亡观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可怕的,它使我们失去一切,而另一种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因为它公平,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并且死后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

死亡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