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户规模的缩减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高龄化趋势明显,空巢化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日益增多,家庭与社会养老面临较大压力。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20%,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占比约为11%,且基本进入半自理或失能状态,亟需陪护照料。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重中之重。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港都市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规划(2011-2015年)》、《港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港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运作,从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减免、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细化了含金量高的扶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动,并将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个区县、部门,积极协调,加大推进力度,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保基本、兜底线。通过国家、省、市各级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投入,市及区县普遍建设了社会福利中心,,成为市、区县养老服务的示范性中心,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民办养老机构得到快速发展,已开业运营的达到11家。乡镇敬老院通过升级改造,改善居住、取暖、洗浴等条件,向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实现老年人在社区内休闲娱乐。至目前,,。二是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系统。为实现90%以上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在市及各区县建设12343居家养老服务热线,通过一健呼叫,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捷养老服务的对接,连接老年人与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老年人足不出户,可实现服务上门。三是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健全完善。2012年建立了城镇“三无”人员福利保障制度,散居城镇“三无”人员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50%纳入保障范围,保障180人;建立了城市社区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为各类困难老年人购买10-30小时不等的服务,保障168余人;2013年建立80-89、90-99岁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每人每月分别发放100元、200元,保障10797人;2014年建立60岁以上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每人每月发放60元,保障2214人。二、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一)我市的现状。由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部分因病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老年慢性病多发,因此养老服务不仅要解决“养”的问题,更要同步解决“医”的问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选择。近年来,各级民政、卫生计生部门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对养老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卫生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民政部门对已开业运营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其享受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一次性开办补贴,视规模给予10-100万元不等的资助,更好地扶持机构发展。除敬老院,我市已运
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送审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