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天外伺郎
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
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 ,, 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
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
本末倒置的倾向。
2006 年索尼公司迎来了创业 60 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
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
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 960 万台笔
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 510 亿日元。
“激情集团”消失了
所谓“激情集团” ,是指我参与开发 CD 技术时期,公
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
样的“激情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索尼当
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
从事技术开发的团体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
“激情集团” 。要进入这种状态, 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 “基
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
人”,就是一种发自自身的冲动。
与此相反就是 “外部的动机” ,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
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
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
“开发狂人”的。
“挑战精神”消失了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象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
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 “业务成果和
金钱报酬直接挂钩, 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 ”
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
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 ,那么以工作
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从 1995 年左右开始,
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
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
但是井深大的想法与绩效主义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头
禅:“工作的报酬是工作。 ”如果你干了件受到好评的工作,
下次你还可以再干更好的工作。在井深大的时代,许多人为
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
但是,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
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为衡量业绩,首先必
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
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
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
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
绩效主义, 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 这样一来,
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 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 “老化处理”
工序都受到轻视。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
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
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
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团队精神消失了
“建立公司的目的:建设理想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
应该有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
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 ”这正是索尼公司的创立宗旨。索
尼公司失去活力,就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
不久前我在整理藏书时翻出一封信。 那
索尼常务董事: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