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感悟、品味和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学习课文写法。“咬文嚼字”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紧扣中心词,运用看图观察、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想象练说、感情朗读等多种途径,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下面,以《梅兰芳学艺》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看剧照视屏,走近梅兰芳
1. (出示梅兰芳剧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板书:梅兰芳)(出示梅兰芳生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小朋友们,这也是梅兰芳。他是一位先生,而在京剧舞台上却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真是让人佩服呀!想听一听梅兰芳的演唱吗?(放一段《贵妃醉酒》视屏)
2. 同学们被梅兰芳的精湛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他怎么会演得这么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咬文嚼字”要讲究兴趣、兴致的激发。学生们对梅兰芳或许知之甚少,这里通过运用观照片、看视屏,让他们走近梅兰芳,对梅兰芳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第1自然段,初知梅兰芳
1.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的时候,师傅却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选择恰当明确的“对话话题”是“咬文嚼字”的策略与方法。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在矛盾中被激发的,一个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怎么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的料子”呢?这个问题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2. 生自读课文后交流:“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 理解“没有神儿”。(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师介绍:梅兰芳小时候是近视眼,眼皮下垂,遇到风还总是流泪,这就叫“眼睛没有神儿”。
【设计意图】儿童对词语的感悟和理解离不开生活的实际和情景,“咬文嚼字”也如此。学生对“没有神儿”这个词语的理解存在难度,通过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感受什么叫“没有神儿”。因为学生眼前有了形象的画面,理解就容易多了。
(2) 京剧演员的眼睛很重要,可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3)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料子”吗?你们看,老师外面穿的衣服是用布做的,这布就是做衣服的料子;里面穿的是毛衣,毛线就是编织毛衣的料子。那这里“不是唱戏的料子”意思是说什么呢?(不适合唱戏,不具备唱戏的条件)
(4) 当师傅看到小梅兰芳的这双眼睛,会怎么想、怎么说?
(5) 师傅说的话大家都读懂了,谁能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说这句话? 出示句式:
A.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是因为。
B. 因为梅兰芳,所以师傅说他。
3. 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把第1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
【设计意图】咬嚼感知“料子”一词,这里运用了三种咬嚼品析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物帮助理解;二是句式说练――让学生明白“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朗读感悟――轻轻拿起书,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学习第2、3自然段,走近梅兰芳
1.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梅兰芳,你听到师傅这么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 梅兰芳和
咬文嚼字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