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体会.doc:..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体会袁燕(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39000)【】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中为常见心血管急症,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堵塞,进而引发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内环境无法形成侧枝循环。当血供量骤然降低或中断,心肌严重并持续缺血45min以上时,病患就会发生心肌坏死。【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康复【】 【】B【】2095-1752(2014)16-0298-02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危重疾病之一,会对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发病率逐年递增,为提升治愈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目前,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已获得广泛关注。在木文中,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心得,为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提出可行性建议。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6月,接诊的56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6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男患者有31位,女患者25位,年龄范围为63〜78岁,。下壁梗塞的患者有21位,前壁梗塞的患者有17位,前间壁梗塞的患者有13位,前壁合并下壁梗塞的患者有5位[1]。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悸以及上肢疼痛、恶心或原因不明的晕厥症状。剔除有急性心衰、复杂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并发症的患者。康复指导治疗方案进行周期为2周,患者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护下进行活动。全体患者在康复期间,均未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当患者经确诊为心肌梗塞后,应马上送往监护病室,采取心电监护措施。发病后24h内应卧床休息,持续监测患者心电、血压以及呼吸情况,一旦发现情况异常需立刻进行医疗干预[2】。监护期间,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在搬运患者前,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多利卡因50〜200mg肌肉注射,如果患者有极度焦虑不安的现象,则给予安全规格的安定肌注。,促使儿茶酚胺加速分泌,进而引发冠状动脉收缩,心肌缺氧加重,严重者其至会出现心源性休克。面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需进行有效干预,使用杜冷丁50〜100mg或强痛定100mg肌肉注射。在用药干预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或患者奋明显不适感则立即停止用药。,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塞范围,可给患者低流量吸氧。,2〜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患者饮食多以以易消化、合适量维生素与纤维素的软食为主,少量多餐,切忌高盐高油辛辣刺激性食物。,因此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阴影。患者入院后,容易出现恐惧、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此,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3】。为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原理与成功病例,使患者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疾病。3康复护理指导康复训练期间,医护人员放密切关注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询问患者奋无不适感。定期测量患者心率与血压,及时察觉患者不适反应,患者出现胸闷、心律失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