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汴洛铁路修建时期洛阳人过得怎样.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汴洛铁路修建时期,洛阳人过得怎样
■开栏语首届中国洛阳古城国际摄影大展以“百年老城洛阳底片”为主题,包含19个大主题50余个小主题摄影展,共展出作品1600余幅(组),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洛阳老照片。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带领大家从这些黑白的“洛阳底片”出发,重温一段段洛阳的人文历史,也试图走进那个年代真实、普通的百姓生活。
首届中国洛阳古城国际摄影大展正在举行,其中一组聚焦汴洛铁路的老照片成为影展的亮点。这些摄影作品出自一位名叫约瑟夫·斯卡尔贝克的法籍波兰人之手。1906年,他以比利时公司铁路隧道工程师的身份参与了汴洛铁路的修建工程。在随后的几年里,他用相机记录了汴洛铁路的修建情况,还拍下了许多洛阳民俗照片。
透过这些照片,我们能够对那个时代下老洛阳人的生活日常窥得一二。
1 汴洛铁路的建成,是洛阳铁路建设发展的开端
如果说洛阳铁路建设是一条曲线,那么于1910年建成的汴洛铁路,可以算作这条曲线的一个开端,对于洛阳铁路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对于这条铁路,约瑟夫·斯卡尔贝克无疑是重要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1903年,清政府在上海与比利时铁路合股公司签订《汴洛铁路借款合同》和《汴洛铁路行车合同》,并于1905年开始与比利时合股修建汴洛铁路。1906年的秋天,27岁的约瑟夫·斯卡尔贝克得知比利时要招聘一名铁路隧道工程师去中国修铁路,他尝试着报了名并被录取。
能去遥远又神秘的东方国度,当时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约瑟夫·斯卡尔贝克很兴奋。临行前,他特地购买了一台昂贵的相机,希望能为自己的这次旅行做好记录。
就这样,他来到了中录下汴洛铁路的修建情况,还把洛阳老城、洛河、关林、白马寺及市民日常生活等珍贵画面都收入自己的镜头。
2 抗日战争时期,汴洛铁路被破坏殆尽
据《洛阳市交通志》记载,汴洛铁路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动工修建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步竣工。
20世纪初,由河南绅商动议,合力集资,统全省之力自建的洛潼铁路,宣统二年(1910年)从洛阳破土动工向西修筑,民国元年(1912年)完成洛阳至铁门间线路工程。随后,北洋政府将商办洛潼铁路及所有财产收归国有,连通汴洛铁路一起并入陇海铁路,自铁门往西展筑,后修至潼关。抗日战争时期,汴洛铁路被破坏殆尽。
1948年,豫西地区先后解放,为支援前线,铁路兵和复路工程队奋力抢修,使陇海线郑洛段、洛潼段先后于1948年12月、1949年11月修复通车,为支援大军南下、挺进西北、解放全国做出了贡献。
3 跟随照片“穿越”,看老洛阳人的衣食住行
透过约瑟夫·斯卡尔贝克的这些黑白照片,我们不仅能看到当时工人们修建汴洛铁路的情况,还能够寻找到汴洛铁路沿线洛阳市民的生活身影。
【衣】
从展出的照片中,我们可大致看出,居民在衣服质量和数量上有差别。
史料记载,那时,城市居民多穿长袍马褂,贫穷的居民以穿土布为主,衣服的样式极少,款式多沿袭旧式服装,如马褂、对襟男衫、偏襟女衫,(公职人员、学生除了中式服装,也穿中山装等),不过也有人衣着破烂,甚者衣不蔽体。
在照片中,大多数人戴着帽子。当时洛阳民间,常见的有毡帽、套筒帽、风帽、瓜皮帽和礼帽等。幼儿冬季多戴风花帽、爪爪帽等棉帽。老城、偃师等地的罗汉帽颇有个性,帽檐镶18尊银质小罗汉像,帽后缀4颗

汴洛铁路修建时期洛阳人过得怎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