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
教材篇目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单元目标
、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
,概括文章的主旨。
。
重点难点
、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
2. 准确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 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彭端淑《为学》) 边远的地方,边疆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俗,浅陋
(3)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用于自谦
①cháng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长,与“短”相对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长度,高度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时间长,长久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广阔,深远
(5)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经常,长久
②zhǎng
(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生长,成长
(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纪大的,与“少”“幼”相对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排行第一,老大
(9)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首领,长官
(1)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台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清除,去掉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以功除岷州刺史。授命,任职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除了,除非
(1)川雍而溃,伤人必多。(《召公谏厉王弭谤》)数量大,与“少”相对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称赞,推崇
(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大都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有的人
(2)越人语天姥,烟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示推测,或许,也许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表示假设,倘若,假使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表示几种情况可供选择或动作行为交替发生,或者,有时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对的,正确的
(2)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表示判断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这,这样,这个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往,到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适合,适应
(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刚才,刚刚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享用、享有
(1)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官司,案件
(2)天下狱二千余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汉书·刑法志》)牢狱,监牢
①wáng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逃跑,逃亡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损失,丢失
(3)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苏武传》)死亡
(4)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灭亡,败亡
(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溃逃的军队
②wú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通“无”,没有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瓶无储粟
古义:小孩
今义:幼小稚嫩,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或其成员之间互为亲戚
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达爱情的话
,皆口腹之役
古义:仕途的事情,出仕
今义:人员外调任免事宜,人际关系
,犹有未树也
古义:即便如此,即使这样
今义: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关系,即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