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温家宝
(2010 年 10 月 15 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
的。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
《建议》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文
件起草工作一开始,就对“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主要任
务和重大举措征求全党意见。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前,又广泛征
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七大代表的
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
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建议》经这
次全会审议通过后,国务院将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
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颁
布实施。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凡的五年。这是《建
议》的一个重要判断,是符合实际的。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1 / 23
和任务能够胜利完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
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
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
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快速
发展,结构优化,利用外资质量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开
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
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
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教育、
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我们彻底取消农业税,结束了
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面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 23%的县推进新型农村养
老保险试点;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
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我们隆
重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和改革开放 30 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
运会、上海世博会,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
罕见。我们接连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
然灾害,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十一五”前半
2 / 23
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以及结
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
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 2008 年 6 月,我们未雨绸
缪,及时调整宏观调控重点,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果断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出手要快、出
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及时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
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形成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迅速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
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并
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
神财富影响深远。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
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
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十一五”取
得的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
3 / 23
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作
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
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高举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
民过上更好生活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