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这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三、《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赏析: 1、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答: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