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国古诗文档.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
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 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
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咏
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千 是 烈
首句 “ 锤万凿出深山 ” 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 火焚烧若等
。 烈 , 若 三
闲 ” “ 火焚烧 ”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 “ 等闲 ” 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
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粉 。 粉 极
视若等闲。第三句 “ 骨碎身浑不怕 ” “ 骨碎身 ”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
浑 三
灰粉,而 “ 不怕 ” 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
要 更
一句 “ 留清白在人间 ” 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
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不免感慨万端。 诗
的一、二两联, 写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 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 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 真挚自然, 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 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
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 情景兼备而不游离, 感情强烈而不浅露,
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
传千古之名言。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
的北面, 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 越过雪山,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
一座孤城; 再往西, 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
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 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 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
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
概括力极强的句子。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
边地之荒凉,都用此七字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
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 “百战”而至
“穿金甲”,更可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
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
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
士豪壮的誓言。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 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
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

爱国古诗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