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
“名词解释”部分
二、名词解释:
淮河文化圈 :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由于
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 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 交流, 淮河文化
作为融合中原文化、 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 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
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 :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
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
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圈 :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
(今属江西省) 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
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 最具有代表性、 最典型的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内涵
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
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
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 ,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 :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 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 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
在发明、 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 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 在
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 一
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 12 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
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格物致知论 :格物致知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 朱熹继承了程颐的观
点,他认为,人的心中生来就包含有一切事物之理,但心却不能直接认识自己,
必须通过“格物”工夫,对事物加以研究,才能达到心的自己认识,并从而达到
对于天地万物之理的认识。
皖派经学 :清朝乾隆年间, 以戴震为领袖的皖派经学, 兴起于新安理学之乡, 又
宣告了绵延 600 余年的新安理学的终结。 戴震提出了人性的社会道德属性, 并认
为欲、情、知三者皆性的思想。将欲、情、知看作人性的基本内容,这是戴震在
人性论方面的一大贡献。 以这一理论为基础, 戴震提出了具有新的内涵的 “人性
善”说。在道德论和理欲观方面,戴震否定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欲相斥观, 肯定了人性自然和人情自然的存在。 戴震提倡从音韵训诂、 字义名
物、典章制度等方面阐明经典大义,这与新安理学家空谈义理的学风大相径庭。
这种批判精神也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批判传统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指 20 世纪初( 1915-1923 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
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发起的以反对封建文化为主要内容, 旨在打破封建
主义的束缚 ,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德先生和赛先生” 是新
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十二平均律 :
安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