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近日拜读张驭寰先生《中,以咨
时习。
在目前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科领域中, 还没有佛塔史方面的专著。 本书对佛塔
的历史、 发展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 取其有代表性的佛塔, 按历史时代加以阐
述,举出重要的实例予以论证。 书中还介绍了各时代的佛塔的鉴定结果, 对中国
历史上有关建塔的大事迹进行总结并予以全面分析。 此外,还对重要的佛塔进行
复原,绘出原状图。可以说, 《中国佛塔史》从佛教与塔的历史关系入手,填补
了这一领域的著作空白,对佛教界及建筑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佛塔的发展是随佛教而来, 即在佛教的发展下建立寺院, 随之而建佛塔,
始于东汉。“窣屠婆”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古建筑结合而成为中国式的塔,换言
之,中国木结构建筑在塔中得到充分体现。
我国建塔,均在寺院之中,或寺院之外,还有塔林、塔群等,每一座塔的高
度都依寺庙大小而定。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流,而木结构只能做方形,但“窣屠婆”为圆形,
若使两者结合,须解决这个矛盾。经过匠师们的努力,塔逐步从方形、六角形、
八角形以及十二角形演变成圆形的塔。
中国佛塔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发展出来诸多类型, 例如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金刚宝座塔、宝箧印塔、无缝塔、塔婆式塔、喇嘛塔、多宝塔、五轮塔、法身
塔、法舍利塔等。
在塔身上雕刻或砌出塔的形象,这是塔身塔、塔上塔。还有在地宫中的塔、
天宫里有塔的形象, 佛画画塔, 壁画画塔 ,, 这些都是奉佛敬佛的表现。 在石窟
里有塔柱、 塔龛、塔楼,这些都是在石窟里雕刻的。 还有香泥小塔, 有三角形的,
也有圆形的。
关于塔的名称, 有用寺院为名者, 如永宁寺塔、 报国寺塔、兴圣教寺塔、 ,,
有用佛为塔名者,无量塔、释迦塔、菩提塔、灯光佛塔、观音塔、 ,, 用大师为
名者:肉身塔、灵骨塔、善导大师塔、 ,, 有以用途为名者:爪塔、衣钵塔、舍
利塔、佛牙塔、 ,, 还有以位置为塔名,如墙上塔、台上塔、殿上塔、脊上塔、
地宫塔、 ,,
自从宋代建塔总结魏唐以来空筒式塔的缺陷, 屡经改造, 塔的内部结构出现
壁内折上式、壁边折上式、穿心式、穿壁式、穿心绕平座式、穿心折上式、扶壁
攀登式、实心式、螺旋式、混合式、错角式、 ,, 而塔的用材,主要是土、木、
砖、石。其中小型他也有用琉璃以及金、银、铜、铁、锡等材料来建造的。由此
可见,塔最大者高度可逾百米,最小者仅三寸。迄今为止,全国的塔生存者还有
25000 余座。
自从东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建造具有民族风格的寺院、
佛塔。这些寺院与佛塔均根据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宅舍建造, 多以自家住宅作为寺
院,逐步形成了中国风格的寺院与佛塔。
南北朝时期, 因为战乱人民生活困苦, 理想都寄托于来世, 佛教从而为人心
所向,逐渐昌盛兴隆。 西晋有刘萨河者于长干寺掘得舍利, 到东晋简文帝咸安年
间,建长干寺三层砖塔。 到梁代又诏修长干寺塔。 遗留至今的长干寺如来舍利塔,
其砖上还有字:“大同三年岁在丁巳十月十五日造长干寺舍利塔砖,陈庆元造” ,
共 28 字。北朝的塔,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三层至四层之塔,在云冈石窟中
还有东魏 120 窟的壁画上绘出的塔婆式塔。 此外,在山西朔县
中国佛塔史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