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 >>-- 十几减 8 说课稿
一 3 班 包万青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4-5 页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十几减 9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呈现了情景
图,引导学生列出 13-8 的算式,再要求学生通过小棒操作探究算法,教材用三
幅插图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看一看 说一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十几减
8 的方法,算一算中的题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并逐步
优化算法。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 由算法多样到逐步优化的学习过
程。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其他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奠定了基础。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问题情境并利用具体操作探索、交流算法,认识十几减
8 的一些不同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学会“想加算减”的方法,能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 8 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由直观
到抽象算法的思维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
析和比较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交流和认识算法的过程中,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发展主动探究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体会数学的内部联系,
体验学习的成功。
4. 教学重点:十几减 8 的口算。
5.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 8 的不同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
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因此,本课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
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促进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就抓住十几减九的口
算,和 8 加几的口算进行复习,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2. 重视操作、图片等直观手段的引领作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 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激活旧知
主要复习两个内容:一个是十几减九的口算,一个是 8 加几的口算。
【设计意图: 这两个知识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基础, 有效复习, 可以激活学
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对本课口算方法的探究。】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探索十几减 8 的算法。
具体分 3 步进行:
第 1 步,出示例 2 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题意并算式: 13-8
第 2 步,操作探究。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题中的喇叭,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13-8 的计算方法;
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 3 中不同的想法, 这儿用超链接的方法随机展示不
同的想法:
第一种想法:从 13 根中先去掉左边的 3 根,再从剩下的 1 根 10 中去掉 5
根,从而得出 13-8=5 ;
第二种想法:从左边的 10 根中直接去掉 8 根,再把剩下的 2 根和左边的 3
根合起来,从而得出 13-8=5 ;
第三种想法: 直接想 8 根再加几根就是 13 根,因为 8+5
捉迷藏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