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经济问题》2004 年第 7 期 July, 2004 N o 7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
提高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李建民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1)
摘要: 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市场经济和企业理论角度深入认识, 分析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
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加快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利用科技创新, 促进产业集
聚, 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发展战略;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276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972X (2004) 07- 0038- 03
当前社会各界都开始重视、关心和支持民营经式。它的生存基础是满足社会需要以获取盈利为目
济,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 从的,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上,
理论界到企业界, 都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发展民营经以市场法则配置资源, 适者生存, 是硬性预算约束,
济的政策建议及对策措施。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 有盈利就发展, 亏损就倒闭, 具有极强的优胜劣汰环境
义务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提供一些建议以抛砖引约束。党的十六大以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更趋于深
玉, 希望能为民营经济发展尽微薄之力。入。国家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和一些公益
性、基础性项目, 而竞争性项目全部由市场来调节。
一、从市场经济与企业理论角度来理解民营经我国加入W TO 后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有一个国民
济待遇问题。因此民营经济不能再被看成是所有制问
题, 而是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问题。在中国它应包括
我认为民营经济从 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 经过几个部分: (1) 个体工商户; (2) 私营企业; (3) 外商投
20 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资企业; (4) 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 (5) 股份
支重要力量。现在被广泛重视一定有其客观的物质制公司; (6) 国有民营(如被租赁、托管出去的国有企
基础, 能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有助于解放思想, 实事业)。现有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不是民营的, 我认为
求是, 促进其发展。一般理论界和实业界往往认为民除国家控制的 512 家大型国有企业外, 都应进行改
营经济实际上是指私有经济, 只不过是在中国创造造, 使之社会化、民营化。民营不等于私营, 民营化应
了一个容易被人接受的名词而已。正是这种片面理理解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本质回归, 民
解和一系列偏见, 生成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营及其社会化过程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因此, 我
想、体制和政策障碍。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迫切需要建议不要再搞身份论, 一个时期热衷于推荐一种组
从市场经济和企业理论角度深入认识, 以便有助于织形式。例如, 过去我们对外资企业、股份制、股份合
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和战略选择。民营经济概念在作制企业形式上的热衷都没有真正促进市场经济主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很难找到, 因为市场经济运体完善和发展。应把民营企业看成市场经济的主体,
行主体中主要是民营; 从企业理论来讲, 民营企业就以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
是按照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提高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