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幼学习语言文字玩具
项目负责人
谢超 031601028
潘龙青 031601029
张传晶 031601014
王超031601006
单位:山东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
前言
汉字难学,举世公认。中均每天不足一字。“提前阅读”,已是世界共识,而中国儿童却因学字难、识字慢,导致阅读难、阅读晚,从而严重阻碍了儿童思维和学习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设计一款真正能够帮助儿童早认字的学习型工具。下面我们就将从儿童认知规律、现有软件、目前市场上的早教产品和技术支持分析四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调研与设计意图。
撰稿人:谢超
第一章儿童认识规律
第一节认知规律
一儿童的总体认知规律
总体来说,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新生儿出世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步行反射等。不久,又在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条件反射。当然,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
二儿童认知的阶段性特点
另一方面,儿童认知还有阶段性特点,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要确切地把握各段内容的具体要求。
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在生理方面,身长、体重、骨骼、肌肉、大脑及神经系统等都有不同发展和机能差异;在心理方面,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各有显著的特点。不仅是各阶段的儿童心理年龄的特征不同,就是同阶段的儿童,在不同的年龄还有不同的认知水平。这就决定了儿童认知的阶段性。因此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包括生活学习和校园学习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每个阶段中学习重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家长或老师的要求却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此款产品的开发中中,就要认真研究儿童认知的阶段性特点,合理地确定本款产品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切地把握各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做到不超前,不滞后,以利于提高儿童的效率。
第二节几种符合规律的有效认字法
一、古代背诵认字法
二、韵语认字法
三、图画认字法
四、生活认字法
五、故事认字法
第三节要注意的问题
国内外儿童发展的语言心理研究一般认为: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2岁前后,书面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6岁前后。在“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与“书面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之间显然存在一个“发展着的过渡期”,这个“发展着的过渡期”,也就是3-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这个过渡期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母语教育的过渡;其二是,学前到入学初期的母语书面语教育的过渡。关键是“4-5岁年龄段书面语发展的过渡”。
一戒“过早”。
二戒“过滞”。
三戒“过度”。
四戒“死背”。
五戒“强拼”。
六戒“硬写”。
总之,儿童识字要讲究科学化。3岁左右即可多认些字,这样就可以从4岁开始,选择适宜的字种字量和适当的内容,运用轻松活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实现尽早阅读。从而走上一个认字与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智能的研究沟通、迁移、激发、涉及、上述各种智能的开发与促进。儿童早期认字不仅直接推动儿童语言智能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早期识读的正迁移,发展多元智能并测试各种智能发展水平的变化。在多元智能的开发中,儿童的兴趣倾向大多源于直接经验的感悟,这就不得不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而通过文字却可以使儿童的认知大开眼界、占领兴趣的“制高点”,这使其它种智能相形见绌。
第四节本章结论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识字工具若能符合这一规律,则能变儿童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可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儿童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助幼学习语言文字玩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