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
评卷人
姓名
马思博
学号
09123056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论文(设计)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学期: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专业:教育系年级: 09 级
学生姓名:马思博学号:09123056
题目: 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治国通论
任课教师姓名: 胡祥
2011 年 6 月 6 日
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自从公元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因高宗苦风眩,表奏时令皇后详决”,参与朝政,形成“二圣格局”。690年武后‘革命”称帝,执掌中枢大权,先后控制大唐政局将半个世纪。武则天的成功来之不易,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步履艰难地跨过了男女、士庶、才人、殡妃、垒后、皇太后和皇帝的六大社会台阶君临天下,终于完成了她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坎坷人生旅程。她审时度势,奋力自强,借助普通地主力量迅猛上升跃登政治舞台,在唐太宗贞观治世之后,开创了经济持续发展、国力比较强大、文化教育相当发达的武周王朝,确为我国中世封建社会中很不寻常的一个时期。
武则天以政治家的气魄,临朝称帝,在政治、经挤、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别开武周政权一派新的景象,赢得了史家“政宏贞观、治启开元”的高度评价,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传奇又伟大的历史人物。在这些令人瞩目的改革和创新中,对唐一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发生重大影响,对武则天夺权称帝产生极大作用;而且又突出反映了武则天施政治国的卓识才千,品格风貌以至兴趣爱好等诸多特色的,当推她一手倡导和推行的科举制度中的一系列选拔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可以说,最能充分反映武周政治特点的:一是选拔新人,二是提倡改革和创新,三是任用酷吏、推行高压的刑政来改变高祖、太宗以来的统治思想和政治结构。而关联三者因果,保证实行“”建立武周政权。并取得实效的,是大力提倡科举、推行科举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笼络士人,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在治理天下,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富双国家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举萌芽于南北朝,创制于隋,健全于唐,一直延续到明清。唐初科举制度己颇发达,省试的科目就有六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高祖武德五年“诸州共贡明经134人,秀才6人,俊士39人,进士30人”。其后地方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励精图治,推行文人政治,大量吸收人才科举制度得到较大发展。唐太宗未即位之前,就广招文人学士进入秦王府,建文学馆、弘文馆,既讲学、又读书,又议论时政。当时十八学士就是他的智囊团,也是贞观宰相政事堂的主耍班底。贞观年间他提出堰革兴文,以文治国,提拔一批“日学识优长,兼识政体”,者为御史大夫、六部大臣及宰相。同时,又在天下精选惴士,“令诣京师者摧以不次”。他自己也说:肤年十八便带兵,二十定天下,二十九为天子沙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原,行之数年,天下大治尹可见,他把读书习文,繁荣学术文提高到施政治国的高度。太宗在位期间由科举人仕者已有224人。所以李牧说:别国朝自房、梁已降,有大功立节者,卒多科第人也。”宰相褚遂良说:“陛下闻其嘉声,悉用之。并有清廉千用为众所望,大唐得人,于斯为美厂”有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武则天称帝和科举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