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新史新闻报道.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心目中的中国十大新闻报道
要在浩瀚如星海一般的新闻报道中选择出十篇来,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此,首先, 我便在借鉴了其他人的评选标准之后, 得出了自己的一套选择新闻
报道的标准: 新闻本身是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文本的写作是否达
到上乘水平, 是否能够吸引住我以及十分实用的参考历年来的获奖作品。 以下便
是我选择的结果。
这十篇中, 有我以前在课本上学过至今仍不能忘记的; 亦有我经常听到却一
直未能窥见真颜的; 有将我深深打动的; 亦有令我大吃一惊的; 有的呈现给我生
活的罪恶与苦难; 有的传达给我先辈的坚守和高洁。 总体上看, 这十篇报道都是
在说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它们使我得以看到那时中国的整体面貌的一角。
在不断流动的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回溯,一直到我们这场旅行的开始之地。
1919 年的动荡的中国, 1919 年的胡政之和他的关于巴黎和会的系列报道。巴黎
和会是中国人抱着希望去参加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令无数中国人失望、愤慨。
参加会议的人最终只剩了一个顾维钧在据理力争。 但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坚持在现
场的记者。通过他们,我们的民族得知了现实和真相。胡政之于 4 月 27 日发出
的关于青岛问题的专电,引起了国内读者的巨大反响,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
火索。这是被写进历史的报道,或许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报道了。
现在是 1936 年,夏衍写出了《包身工》 。为此,我不敢高声喧哗,一时也无
话可说。这是打破了我的天真的幻想的一篇文字。 我以为那时是大师和先生频出
的伟大时代,却忘记了那时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所带的浓重的黑与令人窒息的绝望。
那些被称为“包身工”的女性,告诉我们真正的苦难是什么样子的。从此,我不
敢再幻想让中国重回那个时代, 不敢面对那些屈服于或不屈于命运的最终悲惨的
灵魂。
此两篇为那时的中国的挣扎、奋斗、反抗与苦难、悲惨、贫弱发声。苦难终
将过去,就像一时被云遮住的月亮还会散发光芒, 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不能阻挡升
起的太阳。下面这两篇是分别是 1945 年彭子冈的《毛主席先生到重庆》和 1949
年杨刚的《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相比之前,虽然现实的情况依旧惨淡,但它
们更给人一种希望。而且确实耳熟能详。此外,就文本本身而言,前者的细腻的
特写,后者的短小精悍以及第一人称,都使其成为新闻写作的范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朝鲜战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
的人》被称为“朝鲜战争新闻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名作, ”周总理赞扬其“感动
了千百读者,鼓舞了前方战士” 。我还记得当初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感动得都快要
哭了。它和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行为一起, 激起我心中的那种混合着悲壮的自
豪,对于那时候的战士,对于那时候的中国的自豪。
那个时代,就像 1960 年郭超人的《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 中表达的主题,
呈现出一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面貌。或许“有识之士”会批评我的幼稚与过
于感性,但当我读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两弹一星”, 大庆”,“红旗渠”,我总会
被感动,像是命运交响乐正在胸腔中演奏,要哭不哭的。
接下来是经历过伤痛的文革时代的改革开放时代。 这似乎是一个惯于诞生经
典和伟大的时代。 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在这个飞速变革和发展的时期成为具有

中新史新闻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