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调报告
邓州市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邓州市古称“穰”或“邓”,素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175万人,城区人口约40万人。位于河南省西南,豫鄂交界部,西通巴蜀,南控荆襄,又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邓州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已经建成的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内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邓州至老河口高速公路于2012年12月开工。洛湛铁路,规划建设的蒙西华中铁路,郑渝高铁均过境并设站。207国道环城而过,形成邓州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西气东输二线设邓州支线;西气东输三线过境邓州设总分气站并建设新邓州支线。使之成为河南重要的能源走廊。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邓州曾被称为上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旅游资源丰富,地貌特点是山少岗多平原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在1/800~1/1200。西部朱连山为全市最高点,,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较大河流有湍河、刁河、赵河和严陵河,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汉水。同时境内有多个山脉,如灵山、禹山、紫金山、杏儿山、析隈山等。
经济建设。2012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5%;,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分别达到18170元、8210元。
二、城市建设
邓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直管县试点市。2012年被国务院列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湍北新区是邓州市委、市政府2013年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是邓州中心城区跨河发展的先行区。,东起七里店湍河大桥,北至灵山路,西至焦枝铁路,南至湍河南岸,共涉及裴营、张楼两个乡7个村。
以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按照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的湍北新区,加快湍北新区规划编制。收储土地5000亩,整体包装,细化招商,引进战略合作者,启动湍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两座跨河大桥;,建设“两桥三纵五横”道路;其中,“两桥”为北京大道跨湍河桥、三贤路跨湍河桥;“三纵”为北京大道北延段、穰城路北延段、友谊街;“五横”为灵山路、功勋路、仲勋大道、滨河北路、滨河南路;湍河风景带主要是湍河两岸湿地公园。工程总概算11. 3亿元。
三、三县对比
与同属南阳市人口大县的新野、唐河相比,三县各项指标如下(数据来源于南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由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邓州市人口最多,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均为最高,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新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唐河相差无几,但固定资产投资远远超出唐河。这说明邓州现阶段更重视投资,市民消费的热情还远远没有被释放。
第二节、邓州市商业格局和特征
一、邓州之第一印象
从邓州站下高速沿S335省道从东向西进入邓州市,首先进入的是湍北新区,沿s231省道(即北京大道)进入新华路向西,经过穰城路进入邓州市老城区,发现邓州市的老城区和新城区几乎实现了无缝对接,穰城路东是新城区,穰城路西是老城区。
邓州市的市政道路区域范围如下,东西横向从南到北依次为S231省道,人民路、团结路、仲景路、新华路、雷锋路(北环路),南北纵向从东向西依次为s231省道(即北京大道)、东一环、穰城路、文化路、三贤路、卫生路、交通路。
邓州传统商业圈南北路以三贤路和古城路为主,东西路以新华路和团结路为主。交通路集合了五金机电、电动车、摩托车和万德隆家具城,新华路名品家具大世界、电动车,团结路建材,穰城路建材分散。
二、邓州市商业格局和特征
邓州市传统商业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并呈现如下特征:
邓州市因为规模比较大,城区人口在40万左右,城市规模也介于普通县城和小型地级市之间,所以商业形态也具备自身的独有特征:既像普通县城一样,只有一个传统商业核心;又像小型地级市一样,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较大型的商业体。各行业既比较集中,又相对分散。
传统零售业以位于新华路和三贤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古城广场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在古城广场附近汇集了古城商业街
邓州市调报告(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