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简《五行》章句简注
———竹简《五行》分经解论
陈来
摘要竹简《五行》篇,子思氏之遗书,原本 28篇。今仿朱子《大学章句》,为《五行章
句》,重订其章句,以全篇为 32章,上经下解各 16章。至于章句简注,则以简易为则,以清其
条理为要,不欲巧细而支离。
关键词《五行》经解
中图分类号 B22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627 (2007) 03 - 0012 - 04
作者:陈来,男, 1952年生,浙江温州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基地兼职教授,北京
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竹简《五行》篇,子思氏之遗书,原本 28章。然详观其全篇,实可分为经、解,前 14章
为经,后 14章为解,盖皆子思子所为作也。按典籍章次之分,古来经师各有不同。今仿朱
子《大学章句》,为《五行章句》,重订其章句,以全篇为 32章,上经下解各 16章。经文次
第不变,解文或有疑其错简者,则改之矣。
竹简《五行》释读,先有《郭店楚墓竹简》,后有庞朴《竹帛五行篇校注》,李零《郭店楚
简校读记》最后出,故本文简文与分章,多依李本,文中所谓原本者,皆李本也。至于章句
简注,则以简易为则,以清其条理为要,不欲巧细而支离。而篇章之分合,或有与李本小异
者,故于各章之末括注李本序号以参比之也。
上经
1. 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
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1)
2.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2)
竹简《五行》章句简注
3.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
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
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2)
4. 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善弗为无近,德弗
志不成,智弗思不得。(3)
○五行,即仁义礼智圣。行,德行也。○形于内,即发于中心。不形于内,则
惟是行也。郑玄所谓“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乃此意也。○“德之行五和谓之
德,四行和谓之善。”其意为:德之行五,和谓之德;行四,和谓之善。盖“德之行”
与“行”为对也。○“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
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此句据帛书本补。按经 3章原
本接“德,天道也”连读,今使独立成章。○“中心”,魏启鹏云即内心也。“忧”,
注家诸读似皆可疑,当近仁之端也。忧、悦之义,盖取自经 6章所引之诗。
○以上经 1至 4章,为五行一篇之纲领概说者也。盖子思之意,固以仁义礼
智诸行为善,然以形于内而在中心者为本,以成德也。
5. 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不形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3)
6. 不仁,思不能精,不智,思不能长。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不能 P P ;“既见君
子”,心不能悦;“亦既见之,亦既觏之,我心则悦”。此之谓也。不仁,思不能精,不圣,思
不能轻。不仁不圣,“未
竹简_五行_章句简注_竹简_五行_分经解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